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用另一種方式說道理

蔡康永接受張小燕訪問時,提及他以前向大學生演講時,會說“去做喜歡做的事”。后來,一個朋友提醒了他,有些事不趁年輕時努力,年紀大一些就沒有能力去做了。

他有感而發,在微博寫了感想,大意是重復友人的說法,只是用一些更淺白的例子說明,如20多歲想當醫生而不去讀,30多歲要再讀就比較困難之類的詞句。

一些父母看了他的微博,就把這些文字印出給子女看,並且向他反應。后來,有人在微博留言,指這不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意思嗎?

他想想也對,但如果他這么說,看來就像是老生常談,現代人也許不會接受這樣的表達方式。

個人相當贊同這種說法,老生常談的道理,雖然實際有用,但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已不“buy”這一套,有些人可能認為那是“講耶穌”,有些人底蘊不足,只認得字,不明其義。

用一些淺白的形容,加上例子,若是出自名人之口,就變得不一樣,即使是老生常談的道理,也會變成是一種“名句”,或者是令人“頓悟”的潮句。

有些老產品需要重新包裝,思想和道理原來也需要這樣。重新包裝一個道理,雖是新瓶舊酒,但卻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古人能以一句短文精僻說明,現代人未必在這樣的能力範疇內。現代人強調簡單,唯道理有時候需要用另一種形態出現,才能獲得共鳴。

若說得人沒有錯,聽得人也沒有問題,那就是不同時代需要有一些不同的溝通方式。當別人有選擇要不要聽道理時,說道理的人也可以選擇用更易讓人接受的方式說道理。


*圖取自

1 則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