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藝人需要得到肯定…

    我還沒看《爸媽不在家》這部電影,但對于楊雁雁這位藝人的演技,用現在面子書式說法,就是可以給她幾百或幾千個讚。

 在電視劇《女頭家》,看到演技精彩十足的她,之后就開始留意她的劇集。除了一些搞笑角色有些失望,基本上她的表現都在水平之上。

 電影和電視的角色,前者看來更加緊實,更加考驗演技。在楊雁雁的大馬前輩中,登上大銀幕的黎明阿姨,無疑是更精彩精湛的一個,在《錢不夠用2》的母親角色,每看一次都會眼眶泛紅。

 咦,《爸》和《錢2》都不是大馬電影喎?導演也不是大馬人,都是新加坡人,但大馬演員的演技卻為影片增添分量。

 其實,不是大馬沒有出色的導演,就像何宇恆和蔡明亮,都是拿過大獎的導演,還有已離世的雅斯敏阿末,都是能夠拍出好電影的大馬人。

 如果不是有一些獎項肯定,這些導演和藝人,甚至其他幕后人員,如編劇、燈光道具等,都未必有人知道他們的貢獻。

 入圍獎項是肯定,得獎是殊榮,大馬在給予演藝工作者的肯定並不足夠,需要更多獎項提醒觀眾關注他們的存在。

 而且,針對藝人的獎項,應分為最佳和最受歡迎,前者是得到專業肯定,后者則是大眾青睞,本質上還是有所不同。

 專業表現和受歡迎程度,未必能成正比,除了給予受歡迎藝人肯定,專業表現也應得到認同。

 電子、平面或網絡媒體,能夠以不同形式肯定藝人或歌手,不只是協助后者,同時也提供一個平台給自己,或能從中得到更多商業機會,一舉兩得。

*本文刊登于2013年12月20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拔插頭,省電費

    兩三年前,在網上看到台灣的一個省電廣告,大約是這樣:正在充電的手機響了,機主拔掉電線,沒拔插頭,聽電話去了;一只北極熊走了過來,拔掉插頭,熒幕出現一段文字:“節省能源,做,就對了。” 

 去年年初,我進行了一項有關節約能源的采訪,專家們提出不少重點,但有一個動作一定提及的就是——拔插頭!

 去年年中,我的住家換了新電錶,從報導中得知,一些人換電錶后,電費爆增;于是為了省電,就下定決心拔插頭。

 原本住家電費每月近80令吉,堅定執行拔插頭習慣后,省了近四十巴仙的電費,現在每個月的電費介于40至47令吉。

 關掉插頭電源,但沒拔出來,插頭還是處在待電中,即是說,電源還是照樣流動,只是沒比使用時多。

 整天待電的插頭,電量積少成多,30天后是一筆數目;何況不只是一個插頭待電,越多插頭待電就越耗電。

 現在,我家除電冰箱無法拔掉插頭,所有用后能拔掉的插頭,一個都不留拔了它!另外,隨手關燈也是一個省電方式,我測試過開著一個電燈8小時,一個月后要多付至少3令吉。

 企業和住家用電方式不同,前者可能基于生產線、保安或其他問題,需要長時間開著一些插頭,但住家則可選擇拔掉不用的插頭。

 不要怕麻煩,想想自己的荷包就知道該怎么做;想讓自己偉大一些,就想像這是節約能源救地球,也算是一個環保小英雄吧!


*本文刊登于2013年12月13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特殊小孩、父母、校長…

    對于特殊小孩,父母要有面對的勇氣,何況這些特殊小孩的智商,一些還高于其他人,只是在某方面,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讓特殊小孩接受教育,不要把他們留在家裡,給他們學習的機會。

 我國在特殊教育方面,採用融合系統(Inclusive System),讓特殊兒和普通小孩一起相處和學習。在特殊班上課的小學生,如果某科目表現不錯,可根據其程度,以部分融合(Partial Inclusive)方式,讓他到普通班上相關科目。

 例如,10歲特殊兒的數學有2年級程度,可由特教老師領他去上普通班2年級的數學課,上完后回到特教班。

 如果特殊兒能力已達到普通班的基本要求,確定適合以全部融合(Fully Inclusive)方式,與普通班學生一起上課,就可轉去普通班學習。

 在大馬,特殊教育並非近年才有的事,政府早有一套管理系統,但問題出在執行上。

 校長是執行特殊教育的關鍵人物,關注特殊小孩的校長,會開辦和管理特教班,反之,則會百般阻撓和刁難,抹殺特殊兒的學習機會。

 一些校長以擔心影響其他學生小六檢定考試(UPSR)成績為由,或會多方阻止學生進行部分融合教育,阻止他們在普通班上課。

 教育理應有教無類,但在比較輸贏和面子的大前提下,不只使普通學生失去受教育的正確方式,特殊小孩也成為受害者。

 一間小學的校長,如果只考量學術成績,特殊兒將是最大的受害者,特殊兒父母就應該捍衛孩子的教育權利,向教育部反映和投訴!

*本文刊登于2013年12月6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使用汽車訊號燈,有多難?

    在道路上行駛,遇上不愛使用訊號燈的人,最讓人抓狂!轉彎前、停車前、靠左靠右前,出示訊號燈這個不需一秒的小動作,可增加行駛安全,並且方便別人,但,不使用訊號燈的駕駛者,比比皆是。

 遇上這類駕駛者,在車上的我難免要嘀咕幾句:“又不是你肚裡的蛔虫,哪裡知道你要做什么,打訊號燈啦!”。

 在駕車時,訊號燈像無聲語言,讓別人知道行駛中的你,想做什么決定?突然靠左靠右,發生交通意外才來吵個不休,已于事無補。

 我有一千萬個不明白,打汽車訊號燈的難度在哪裡?訊號燈在駕駛盤的左或右方,輕輕向上或下一推,就完成了警示動作。

 打訊號燈不只是因為安全,也是駕駛禮儀;不論有無堵車,我遇上靠左靠右前,打訊號燈的車主,只要有適當的行駛空間,都願意行個方便,讓他們靠過來。

 在公路上駕駛汽車要有禮,這樣才能和氣駕駛,當大家都在對這個世道有所不滿時,更需要禮貌以減少爭議。

 在網上看過一個有關日本駕駛者的視頻,他們以訊號燈表示感謝;影片中,看到日本人對讓路給從小路出大道的車主,以兩次雙訊號燈示謝,除了使禮讓者內心倍感溫暖,也間接鼓勵更多公路使用者愿以禮待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否願意使用汽車訊號燈,或許也是表現個人品格的方式之一。


*本文刊登于2013年11月29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還要A多久?

    小六檢定考試放榜了,許多學校和家長都在比誰家小孩拿最多A,至于一大群表現中等,或需要更多關注的小孩,都成了被遺忘的一群。

   一名教育官員曾在某一交流會上,提及政府原有意廢除這項考試,他幽默地表示,除了不少家長反對,也要考量到補習業者的飯碗,所以,這項考試得以用另一種形式被保留下來。

 考試和評估,前者是一次過鑑定學生表現,評估則是長期觀察和調整學生地學習能力,兩者分別在于前者一次定生死,后者則是長期協助和引導學生學習。

 如果學習只是為了考試,肯定是極大的悲哀,現在的教育方向,以及校長、老師、家長,都認定考試是鑑定小孩學習的唯一標準,加上教育官員對于教育認知的盲點,考試或已對許多小孩的心靈造成陰影。

 從小學進入中學,想要進入精英學校(我覺得是歧視一般小孩的學校),UPSR是個標準;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校方和家長的面子。

 對我來說,精英班或精英學校,只是玩弄小孩于股掌間的教育方式,與其說這是教育,不如說它使小孩更早經歷人性黑暗面的過程。

 我不知是否所有華小,或也包括國小,讓升上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12月份學校假期期間,提前兩個星期上課,以便應付每年落在年中以后的UPSR考試,至少我家小孩就面對了這件事。
 
   UPSR大過天,犧牲孩子的假期,不知道是為了校方或校長的面子,還是真的為了學生?

*本文刊登于2013年11月22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限制的愛是傷害

    中國婚戀節目《非誠勿擾》的一名男嘉賓說,因為父母長期阻止他和外界接觸,並且否定他的各種能力,使他沒有自信心,連談一場戀愛,都需要經過父母審核。

 他鼓起勇氣站上婚戀節目舞台,想要掙脫困境,結果有一位女子願意給他機會,希望幫助男生走出自己。
 
    姑且不說兩人最后會如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的限制,使得這個男生的前二十多年生涯,都在沒有信心中度過,父母的過度保護,從愛變成傷害。

 我時常警惕自己,為人父母,不能放縱孩子,但也不能綁著孩子的心靈,教導並非是非題,而是一種引導。

 愛子心切,方式不恰當,最后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父母的標準不一定絕對正確,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思考和做決定的能力。

 父母認為是最好的,對孩子而言可能不是,甚至不是想要的,留在孩子心中的,或許是恨不是愛。

 雙向交流才是溝通,單向關注是一廂情願,給孩子該有的空間,和孩子商量討論,結局會不一樣。

*本文刊登于2013年11月15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華小購書單省思

    臨近學校年終假期,學校購書單“亮相”了,毫無意外,又是需購買作業簿、校本評估作業本、附加書籍之類的東西,價錢介于數十至百多兩百令吉,一些所謂名校自然不止于這個數目。

 華小作業簿總讓人有驚無喜,價錢是個“恐怖”數據,作業簿和附加書籍的內容,才是“恐怖”經典。

 華小強調與他人比較、學校成績不能輸人,同時必須保住學校,尤其是大部分校長面子和升調機會的前提下,小孩的學習成了工具。

 《論語》記載孔子對人學習的心態,他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正好反映大馬華小的教育情況。

 求學求知,本來是為了自己,學習如何做好一個人,現代人把學習視為較勁,比較誰最強,忽略了學習的意義。

 也許,更讓孔子想不到的是:教育單位、師長和父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小孩身上,小孩的學習就只是為了以上三者的臉皮。

 作業簿和附加書籍,成了這場“面子馬拉松”的加速引擎,超速推動孩子的學習步伐,孩子懂得(強塞硬擠)越多,大人才有面子,而不是依小孩學習進度,做出適當調整。

 左看右看,華小越來越像工廠,流水式作業,把小孩當產品,反正大家都是比較排名,面子才重要!

 新加坡才子梁文福廿多年前創作的《童謠1987》,依然是華小最好的提醒。附部分歌詞分享:親愛的老師/不要那么緊張/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要規矩的唱/一切的ABC可以慢慢的學/不要教我爭先/讓我從容一點。


*本文刊登于2013年11月1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讓炒樓者去流浪…

    剛出爐的2014年財政預算案,我覺得較有看頭的是抑制屋價的措施。政府終于肯出手管一管屋價了。

 預算案規定消費人購屋后,3年內轉售需付30%盈利稅,非大馬人購屋最低價從50萬令吉提升至100萬令吉,如果5年內脫售需付30%盈利稅。這樣的規定,應該能更有效地減少炒樓情況,打擊想要靠炒樓賺取暴利者的欲望。

 預算案前,所謂的房屋專家和一些政府高官都說大馬現有屋價合理,甚至比一些東南亞國家還低,看在市井小民如我的眼裡,都是一堆廢話。

 在網上,可看到中國、台灣地區的人,號召組成大馬購屋團,一趟旅遊或美其名商業考察,來到大馬看屋下訂,就像吃一餐飯。

 對一般人而言,二三十萬令吉的屋子,已是不小的負擔,炒作至六七十萬令吉,更讓想要買屋者百上加斤。

 那些想要購屋供自己居住者,眼看屋價不斷上升,只能望屋興嘆,炒樓者則“炒”得不亦樂乎,這種失調的房地產趨勢,真教人無奈。

 政府早就應該規管房地產炒作,讓平民可以購買合理價格的屋子,至于那些高價屋,讓經濟能力較佳的人去玩炒樓遊戲,平民想要一瓦遮頭的心願,不要斷送在炒樓者手裡。

 個人認為,政府應該更重視購屋自居者的權利,把5年內轉售屋子的盈利稅調整至50%或80%,這樣居者才能有其屋,炒樓者就請到另一個層次炒作,不要連累真正想要買屋居住的人!


*本文刊登于2013年11月1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用科技監督人性

  大馬公路使用者的態度不佳,駕車不打訊號燈、逼車、亂閃高燈、雙線違法停車等,都是每天可見到的事。

 以上態度關乎個人,修養和公路安全意識,反映現代社會不注重品格養成的結果,大家都求快,把以禮待人丟到車后廂,甚至丟到垃圾堆去了。

 我們無法控制駕駛者的態度,但面對滿街“狼虎”駕駛者,需要學會自保,記錄“狼人虎者”的舉止。

 不少國家的車主,已使用行車記錄器(Car Recorder),攝錄駕駛時前方,甚至汽車兩側和后方的情況,一旦發生交通意外、無禮駕駛、制造假意外等情況,都可成為證明,以及自保的重要工具。

 國內也有一些人開始使用行車記錄器,但還不普遍,個人覺得有危機意識的車主,或應考慮裝上一個,以備不時之需。

 它的價錢並不高,從數十令吉至兩三百令吉皆有,較好的行車記錄器,大約兩三千令吉,能夠記錄汽車行駛前后左右的影像。

 個人甚至覺得,汽車制造商應考慮為所有車子配置行車記錄器,讓車主知道可以記錄駕駛情況,別人也可記錄他的駕駛情況,互相提醒,好好駕車,不要肆意妄為。

 在只注重技術、速度、魅力這些外在因素,不以品格為重的時代,在公路駕駛也危機重重,它不只是安全問題,也曝露人性陰暗面,用科技監視人性,實是無奈的選擇。

*本文刊登于2013年10月25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處處有前輩

    最近,與朋友談到關于前輩的話題。在某些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或付出努力后,使后來者的路走得更容易的人,一般人多以前輩稱之,以示尊重和感謝。

 但是,許多人做了很多事,並不居功自恃,因此一些鼻孔朝天者,往往都會有眼不識泰山。

 新人初入行,或在任何一個領域,謙虛待人,只要臉上不是一副“欠扁”的樣子,基本上,許多身在其中的前輩,都會願意給予無私協助。

 我的某位朋友在搞活動方面,頗有經驗,而且在當地人脈廣,在政商界有不少朋友,即使處在東北一小地方,辦一個數以千人計的活動,都不會有什么問題。

 雖然他有不少經驗,但從不以前輩自居,因此在娛樂圈常結善緣。一些唱片公司負責人想要在當地搞活動,都會主動聯絡他。

 有一次,某位本地歌手在宣傳時,朋友有意協助他在另一些地區辦活動,就主動聯係其宣傳人員,未料,竟遭白眼。

 一盆冷水,澆熄了朋友的熱誠,他也只是一笑而過。對方的歌手或也因此失去更多宣傳機會。出外靠朋友,有禮謙遜對人,也許得到的不只是友情或尊重,更多時候可能是更多機會。

 人海中,有許多人可能是自己的前輩,需要虛心求教或善意待人。“滿招損,謙受益”套用在任何人事,都可作為個人的重要警醒。

*本文刊登于2013年10月18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臉色

   一直覺得,觀察別人臉色是門學問,而展現“臉色”則是高級學問。這是多么奇妙的事,對方不需說話,就那么一張臉給你看,你就可從中解讀許多事。

 臉色溫和像是對你說:這個人不難搞,大家和和氣氣,打哈哈、笑笑就可以了,沒有壓力。面無表情,甚至感覺殺氣,就知道不要惹對方,免得發生口角,還是由他變那張臉,無謂搞得大家五顏六色。

 一張有求于人的臉,臉色最好看,因為必須是笑臉,雖不至于張開嘴笑,但至少嘴角肌肉笑得有點力道。

 看別人的臉色,見識多幾次就學會了;至于如何變幻臉色,就需多點“學問”,膽大臉皮厚,就可以隨意“變臉”。

 “黑臉”最好扮,效果好,但最需要以上兩大因素,敢給黑臉,回酬率一般都不錯,朋友看你黑臉就要順著你,同事看你黑臉就不敢惹你。至于對上其他生活角色,就看是不是遇上“黑臉”高手,對對碰時,才知高下。

 一副慈愛臉色,就要看運用在哪兒?如果是父母,自然得到孩子歡喜;如果是上司,下屬自然最愛。不使臉色的朋友,就要珍惜,失去就太可惜了。

 當然,慈愛的臉也會有困難的時候,給爬上了頭,如果不想“變臉”,就只能以“不變應萬變”。

 一張臉,這么多學問,實在很好玩。只是,凡事適可而止,哪種臉色過了頭,沒臉給的時候,大家就要走著瞧咯!


*本文刊登于2013年10月11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快,就是有問題!

  現代人,常以快來解決問題,甚至作為對錯好壞,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快本來就是個問題,卻成為一種標準,問題自然就生問題了。

 快,看起來有些似“殃”字,也理解為“心亡”,當一切求快,心就不在其位,而是只求比較,不求本質的做法,不心亡也難。

 星雲大師在《人生加油站——迷之間》此書中,有篇名為《車速的快慢》,提及“十次車禍九次快”的道理,適用于駕車一族。

 不說其他國家,單看大馬,尤其是吉隆坡就知道了,駕車人士都在搶快,駕駛時符合交通安全時速的人,大有可能遭鳴笛、惡語、受“國際手勢”的“敬禮”。

 媒體報導發生車禍,注明“不知何故”造成嚴重傷亡的新聞,看來都像是和車速過快有關。發生車禍,如果車速適中,情況可能就不會太嚴重了。

 社會上,先賺到很多錢的就是“成功人士”,至于幕后努力付出,默默耕耘的人,速度不及“成功人士”者,自然就要“吃自己”了。

 許多工作也以快做為標準,迎合人們“搶鮮”心態,但這真有必要嗎?大多數人都把快當成真理,即使浪費和消耗過多資源,都在所不惜。快,也禍延下一代,小孩上學比較成績、比誰學得得多和快,父母師長臉上才有“光”,上一代心亡了,下一代也難以幸免。

 星雲大師上述文章的總結是“當快則快,當慢則慢”,不一定每件事求快,也不是慢,而是在適當時,做出適當的事。求快有什么難?懂得掌控快慢節奏,才是人生高手呀!

*本文刊登于2013年10月4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關你鳥事

一個人有一雙耳朵,一對眼睛,一把口,按理應是多聽多看少說話,但現代人往往倒轉這個道理,變成多說少看少聆聽。

 結果,當然是說多錯多,說的時候又不留余地,自以為是,枉加評論,事后才來支支吾吾,慌忙掩過。

 王菲、李亞鵬離婚,不就是一則新聞,如果要評論也請中肯一些,不是當事人,就不要大發偉論。

 這一事件,李亞鵬成了負心人的代名詞,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傳言出現,結果事后兩位主角證實有人造假亂說。

 關于這件事,網上流傳一個諷刺評論者的笑話,應該可以讓那些愛說八卦,亂下定論的臉紅一下;應該也只是一下,因為這類人之后又會為其他事情說三道四了。

 有關笑話全文如下,青年問禪師:“王菲、李亞鵬離婚了,是否愛情根本無法天長地久?”禪師微微一笑,指著青年提著的鳥籠,拈花不語。青年若有所思道:“大師的意思是愛情就像這鳥籠,有的鳥兒想飛進來,有的想飛出去?”禪師當頭棒喝:“蠢貨,人家離婚關你鳥事?”

 人家的事情,關你什么事?不如去做一些正經事,亂嚼舌根,一點好處都沒有。

 就好像台灣一位所謂的名嘴,在歌手李聖傑遭人指責,不認親生孩子事件中,指后者不負責任;親子鑑證結果出來后,證實李聖傑清白,有關名嘴只能推搪說,指評論針對的是感情。

 現在,只要嘴巴能說話,很多人都可以當“名嘴”,你也是其中一個嗎?如果是,請笑納“關你鳥事”這句話。

*本文刊登于2013年9月27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小超人不會飛

180、210、240、270,它們不是真字,而是大人們給小孩的壓力數字。

 國文上課時間,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吵得震天,主角們──一眾小學生,應該沒人知道大人吵得興起的原因。反正,最后的結果都是大人說了算,誰會理小孩要什么?

 華人小孩本來就不是超人,但生在大馬華人家庭裏,許多小孩都要在嬰兒期結束之后,變身成為小超人!

 他們首先學會的是底褲外穿,穿著讓父母可以炫耀的底褲,然后還要為父母和教育界頭頭,戴上表示可以飛行的紅色披風。

 進入小學后,他們就要嘗試“飛行”,小腦袋瓜要裝著滿滿的功課。至于品格教育嘛?那不是最重要的,反正超人都會是好人。

 小朋友們除了要具備當小超人的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他還要當個不輸人的小超人,誰“飛”得最快、姿勢最美,這樣才能讓父母臉上有光,教育界大佬們,才覺得教育令人感到偉大。

 這當中,又以飛行速度的考核才最重要,成績拿個85分,不是上等小超人,還要惡補飛行方式,不拿99或100分,這小超人只會讓大人失去面子。所以,不管是180分鐘或270分鐘,這是大人們的標準,還是小孩子的壓力數字?答案非常明顯。

 小朋友,你還小,那就乖乖穿上小超人服裝,跟著大人的喜好行事就行了。小孩或許會想:“真希望世上有哆啦A夢的時光布,把這些大人們都包起來,讓他們回到小孩時代,也感受一下當小超人的滋味……”


*本文刊登于2013年9月20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塞車二三事

    吉隆坡的塞車問題,有時覺得已經麻木,反正上下班回家的路程,不塞個45分鐘或半小時,好像就不是在吉隆坡生活。

 于是,一些原本9時或10時上班的人,不想困在車龍陣中,只有犧牲睡眠時間,趕在清晨6時30分前出門,避開早上7時塞車的臨界點。

 下班時間,為了避開5時至7時許的塞車顛峰期,有人選擇在7時30分后才開車回家。

 這樣的生活,大家都在默默地過,一些企業或也看到了員工面對塞車情況,調整上下班時間,即從早上9時或10時,調至早上11時上班,下班時間相對調整。

 此舉頗有可取之處,因為這讓人避開不少塞車造成的精神壓力,或能改善工作和生活素質。

 其實,私人界或可參考現在公務員的上下班時間,早上8時或8時30分上班,4時或4時30分下班。

 反正,早上需要及早出門,相信不少人會選擇6時30分左右出門,到了公司附近,用了早餐,說不定還能提早處理公事;下班時間避開塞車高峰期,精神上也不會因為塞車而困倦。

 一些人的工作內容,並非一定要在公司內處理,通過電腦網絡可以交付工作,如果企業有遠見,或應允許他們在家或在外工作,不只有利員工身心,企業也省水電、資源,又能減少上下班交通阻塞狀況,一舉數得。

 只是,如果管理者非要見到員工的臉,才能證明他們有做工,也許員工就只好認了,繼續塞車過日子吧!

*本文刊登于2013年8月30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給教練最大權力!

    2013年,世界羽球錦標賽,李宗偉再一次倒在林丹面前,這一次是因傷棄戰。

   在大馬,李宗偉可說是近50年來,難得一見的羽球天才,即使未來50年內,也可能很難出現下一個像他這樣的羽球天才。

 在李宗偉身后,看不到接班人選,或者能像中國的諶龍、王睜茗、杜鵬宇那樣的羽球選手,除了發揮自己的實力,也能替林丹“掃雷”,作為先頭部隊,磨損對手體力和精神的強將。

 這5年來,林李對決幾乎是羽球迷的看點,也是媒體筆下的“世紀大戰”,但李宗偉幾乎都敗給林丹。個人認為,不是李宗偉技不如人,而是背負太大壓力,因為沒人可分重擔。

 難道馬來西亞2800萬人口,找不到另一個世界級人才?我覺得關鍵在于制度,以及管理國家羽球的單位“管太多”的問題。

 許多退役的世界頂級球員,以及著名教練,都曾在大馬執教,但也排隊離開,分手后都沒把離開原因說出來。

 不管從媒體報導或“聽來的”消息,行政人員過度干預教練的工作,可能就是讓大馬羽球人才青黃不接的原因。技術出色的球員,心態不正,就該磨練,不是由官方護短;給教練最大權力,讓他們選苗和栽培,官方負責出糧和行政就好,其他事請站一邊去。

 行政人員不是教練,不懂技術活,就不要硬干、亂發指令和出主意;給教練最大權力,他們才是大馬羽壇恢復生機的關鍵人物!

*本文刊登于2013年8月23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轉身與選擇

《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開播,在互聯網上看了三集,看的不只是好聲音,還因為4位評審,即哈林庾澄慶、那英、張惠妹和汪峰。
 這個節目,由參賽者自由選擇評審導師的方式,個人覺得頗合做人的基本原則。
 對人的第一印象,外表佔了極重要的因素,自稱不以貌取人者,往往也會因為一個人的外表,影響了心中的決定。
 先聽歌聲,再決定轉身與否,這對以歌唱和音樂佔有歌壇一片天的評審而言,不失為一個理智的選才方式。
 轉身后的評審,還需要極力爭取參賽者加入自己的團隊,從選擇變成被選,也是一種“人生轉折”,這對參賽者和評審雙方都公平。
 其中一個外表不出色,但聲音優質的參賽者表示,她之所以參加這個節目,就是因為評審先聽歌聲,才決定轉身與否的方式。這對擁有好歌聲的人,才是最公平的事;這個原則,不應只是用在舞台上,人生何嘗不也是這樣呢?
 我們都知道不能以貌取人,但卻常以貌取人,這即是所謂的雙重標準,沒有基本原則。先慎重考慮每個選擇,再來決定轉身與否;選擇了就要極力爭取,不后悔自己的決定。
 給別人機會,也給自己機會,每個人的生命中,每件事都有著許多選擇,三思而后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人生才有意義。

*本文刊登于2013年8月2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看小說和看電視劇

日前,電視台播放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連續劇,著實追看了好一些時候,也激起重看這部小說的欲望。

 自13歲起看《射鵰英雄傳》,花了兩三年間就看完了金庸所有的小說,之后,幾乎每年都會重看。

 當時,學生哥沒有錢買整套小說,就往租書店裡鑽,租下一套又一套小說,看到過癮為止。

 至于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電視劇,印象最深刻是由港星黃日華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鵰英雄傳》,我覺得這對演員最符合小說男女主角的神韻。

 此外,梁朝偉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他飾演張無忌也相當到位,就個人來看,至今還沒有人可取代他。

 雖然,現在有不少中國導演改編金庸小說為電視劇,每部都拍得神采飛揚,陣容浩大,于我這個金庸迷來說,還沒有找到特別出色的角色;勉強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黃曉明和劉亦菲主演的《神鵰俠侶》,事因已有劉德華和陳玉蓮珠玉在前,新版《神鵰俠侶》也就不甚特別了。

 讀小說,讀者可以天馬行空地幻想,電視劇就不一樣,需要突出一些部分,如《笑傲江湖》的東方不敗,因為名字特別、角色有一定的張力,雖然出現在小 說中不到一個章節,就被令孤沖、任我行、向問天和任盈盈聯手“干”掉了。然而,電影和電視劇總愛突出這個角色,甚至大玩性別轉換以吸引觀眾。

 看小說和看電視劇,最初只是想看電視劇是否符合小說情節,后來覺得只要改動得不離譜就可以接受,那也是一種人生心態上的轉變。

 然而,最終我還是會回到小說的世界,因為在小說裡,自己就是導演,怎么幻想都行。

圖片取自

*本文刊登于2013年7月19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也談《非常好歌》

   大馬八度空間(8TV)“非常”系列的《非常好歌》節目,6月29日決賽結束后,對其中一首歌曲一直念念不忘,那就是《捨不得》這首歌。

   其實,這個創作比賽節目開始時,我對其中的創作並不怎樣注意,(馬后炮一下)大體上已看到是《Mission Incomplete》和嘻哈歌曲《Dream》的天下,對于《捨不得》也沒有太多印象。
 
   但是,決賽時,這首歌曲的演唱者蔡憶雯,把改成Bossa Nova曲風的《捨不得》唱得太出色了,最讓我有印象。

    《捨不得》這首歌由詞曲作者雷婉妍演唱時,個人覺得這首歌曲只是工整,並不出色,一直到這首歌變成Bossa Nova曲風,再由蔡憶雯演唱,才讓我驚艷。

    在創作比賽較技的舞台上,相較冠軍歌曲《Mission Incomplete》、亞軍歌曲《Dream》和季軍歌曲《我不自己》,《捨不得》的創作表現或者只屬中上,但演唱者和編曲,把整首歌變出另一種味道,個人非常喜歡。

   《Mission Incomplete》創作人曾毓欣具不俗創作功力,未來的成績,指日可待,但她較傾向技術創作,能夠迎合市場要求,對于想要尋找不同一點的聽歌者來說,或難有不同的驚喜。

  至于該首演唱者郭修彧,此女演唱功力不俗,但情感不足,可能是華文不是其主項,造成這種情況;比賽著重技術表現,郭修彧的表現也屬中上,穩定了歌曲的水平。
 
  這節目中, 我比較肯定的是后面的一群評審和編曲者,他們把不少不算特別出色的歌曲,變成讓人眼前一亮的歌曲,對我來說,特別是《捨不得》,更是神來之筆。

   如果用市場定位,冠亞季軍創作人的未來,應該都會不錯,至少肯聽取評審的意見,虛心學習。
 
    另外,值得一讚的是八度空間電視台,在音樂選秀節目中,發掘不少人才,從演藝、主持、唱歌、創作皆有,令人期待它們的下一步。

   電視台的平台,將是這些選秀出身者,一個很好的機會,希望八度空間電視台,為本地音樂和娛樂圈,打造許多星級人物。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煙霾後記─停課太猶豫

6月下旬的煙霾事件,政府對于學校停課與否的反應,明顯不夠迅速,以致不少家長無所適從。

 6月23日,政府宣佈雪隆區學校隔天(星期一)停課后,當時煙霧情況極度不佳,停課當天未見
改善。但教育部卻還在搖擺不定,有部門高官表示星期二恢愎上課,但也有高官說父母可以選擇,孩子不去上課也不會視為曠課。

 結果,當然是亂成一團:“到底有沒有上課?”不想孩子缺席,可能會被當成曠課的家長,鐵了心把孩子送到學校。

 相信不少家長也在猶豫不決,究竟是上課重要,還是孩子的健康重要?

 政府在擔心什么呢?又不是停課后不能補課,在非常時刻,當然要以孩子的健康為重,這中間沒有任何可猶豫的地方。

 另一方面,政府並沒有一個能夠在關鍵時刻,及時通知家長的標準作業程序,家長只能從媒體瞭解消息,這並不是適當做法。

 現在幾乎人人有手機,也不少人使用電郵,如果需要停課,教育部向相關校長發送電郵和短訊,再由校方轉發給家長,這個程序應該不會太麻煩。

 一間學校,只要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收到通知,消息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小部分沒有電郵或手機的家長,也就可以掌握最新情況,不用四處打電話詢問。

 政府機關對緊急事件的應對能力,需要有所提升,特別是教育部,理應未雨綢繆,才不致于發生事故后,手忙腳亂,未能及時做出決定。

*本文刊登于2013年7月5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是不是朋友?

   如果你的同事向別人介紹你時,說:“這是我的同事”,而不是形容為朋友,你會覺得不愉快嗎?

   我想,我不會。而且,可能感謝他的誠懇,清楚知道我們之間現在的關係。

   朋友,一個非常巧妙的關係。陌生人互相介紹,聊了幾句,有人認定那已是朋友,如果不是朋友,那如何形容這一層介于陌生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呢?

   Google +社群有一個很不錯的形容──追蹤者,但我想那只限于社群,現實生活中,你可不能說─“那是追從者或被追蹤者’。

   谷歌劃分出追蹤者這個關係,在社群網者應者起來,相當的酷;反正,有人追蹤你,你也可以追蹤他,發佈的消息,也可以選擇不讓追蹤你的人看到。

  現實生活中,對于“追蹤者”或“被追蹤者”的關係,也許還是只能一概以朋友形容。

  但是,對方還不能算是朋友啊?怎么辦?也許只好認了,不就是朋友囉,至于真正的朋友呢?升級為好朋友嗎?但又不是好朋友,那又如何?

   如果堅持對方不是朋友,可能只是心裡知道就好,口裡說出來,一是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二是被對方罵一頓,不過,至少還是有選擇的。

   也許,“你不是我的朋友”,反而不是一句否定的話,而是肯定彼此的關係還有提升的機會,正面去看,或許還是不錯的。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作業簿一代

    孩子的學校作業簿數量,較一些所謂名校來得少,但對我來說,還是覺得可以更少一些。

 我相信,問10個小孩喜不喜歡做作業,就有七八個小孩想說不喜歡。但在父母的“注目”下,或只能“假假的”說:“喜歡。”

 現代孩子究竟去學校讀書,還是做作業,或把作業帶回家,已經傻傻分不清楚;“讀書”,不是讀書,而是為了考試,為了學校整體成績表現,還有家長的面子。

 從學校回到家,學生沒有作業或少作業,家長會認為是老師沒有教書,結果老師給了一大堆做不完的作業。

 學生上學比父母工作還辛苦,小小年紀就要為了父母、師長、學校和教育單位的面子,拼命的做作業和讀書。

 在精英理念下,大馬的小學教育,尤其是華小,變得面目可憎,強調讓學生成為精英,卻忽略了由極大多數組成的中下群體。

 這一代的年輕教育工作者,在作業簿環境下長大,用同樣方式為下一代“進補”,可想而知,再下一代的教育也脫不了“填鴨”宿命。

 學習原本是快樂的事,但我們卻給了孩子最不快樂的學習方式;能賺錢或有錢成為成功入士的定義,教育的本質不再是教導人做個好人或仁者,那教育還剩下什么呢?

 教育,如果只剩下作業簿,或以作業簿為主,出版作業簿的商家,以及決定購買大量作業簿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本文刊登于2013年6月14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圖片取自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凱里能給大馬羽壇帶來什么?

  大馬在2013年的蘇迪曼盃小組賽二負出局,突然間讓我想到新上任的體育部長凱里。

   前首相阿都拉主政時,凱里給人的形象過于糟糕,根本沒有太多提他名字的"興緻",這幾年來,這厮明顯的轉變,不管是真也好,假也罷,既然他上任體育部長,對他就有一些期待。

  我國國家羽球隊,看來已到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后李宗偉時代已經開始,應該在這一兩年內,就會劃下句點。

  凱里上任后,不知他敢不敢向羽總,以及背后扮專家的行政單位開刀,要他們不要動不動就管閒事,把整個大馬羽壇搞得亂七八糟。

  在李宗偉統治大馬羽壇的這七八年間,大馬羽壇真的好得只剩下李宗偉,真正可冒出頭的,古陳雙打也只維持兩三年,下來就慘不忍睹了。

  沒有總教練的羽球隊,沒有方向,計劃失衡,羽總又愛亂炒教練,大馬國羽隊在蘇迪曼盃,連台灣和德國打不過,就是近年來最好的總結。

  明年是湯杯年,如果大馬國羽維持現狀,可以預見大馬可能在小組賽出局。

  凱里,請把你當初的牛勁變一下,敢敢刷洗一下羽總,大馬羽壇或才有救。

        *圖片取自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在選擇面前...

 選擇,往往是主觀的。
 
  考量的過程中,顧及的事,以自己為出發點。這沒有問題,但如果去干涉別人的選擇,問題就在自己身上。

   認為對方做錯選擇,評定的標準多是以自己的選擇來判斷。和自己不一樣,就是錯嗎?當然不是。
 
   也許別人的決定有其理由,但在你看來那是不恰當的。只能展現自己選擇是對的,或者嘗是說服對方,而非指責和強迫。

   自以為是,人的私心,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往往可能是不恰當的選擇。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沉默的大多數

大多數人選擇沉默,許多時候是這樣的。

強權下,沉默。無理下,沉默。但不代表認同。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有人選擇發聲,有人選擇沉默。

沉默並不是沉默,而是另一種聲音。沉默也是一種聲音。

尊重沉默者,沉默者不以聲音唬人,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做出選擇。

大聲夾惡,強人所難,人身攻擊,沉默者看在眼裡,在做出選擇時,反映出來。

 過度,即是一種傷害。

拭目以待,沉默的大多數。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韓國另一神曲──Gwiyomi

  大選來了,看了太多不想看政治人物嘴臉,聽一下最近在韓國爆紅,藝人明星爭相模仿的Gwiyomi(也有寫成Kiyomi)神曲,消除煩燥。

   這首歌甜甜的,也適合改寫成兒歌,小孩學起來,應該也可表現可愛一面。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寫他的手勢,男生學會比些便扭。

  原唱:荷莉(Hari) ─ 韓國女歌手
   -----

   原曲:(只有聲音)
 

  

   配有小女生的非原唱版,附華文歌詞。





  韓國藝人模仿視頻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2013大馬選舉日期公佈后...

4月20日提名,5月5日大選。
關鍵字:
競選期
海嘯
退潮
漲潮
沉默的大多數
馬來西亞


延續
國陣
民聯




支持
反對



揭曉...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選擇方便別人,還是方便自己?

  每次駕車時,遇到轉彎、停車前不打訊號燈的人,口裡總會嘀咕,不做這個簡單的動作,卻變成阻礙或不方便別人。

   打個訊號燈的難度在哪裡?我習慣打訊號燈,所以不知道難度在哪裡,也許就在個人的思維上,反正不打也沒什么之類的想法。

   不過,還是要感謝不打訊號燈的人,至少他們提醒了我,要時常注意方便別人這回事,同時要學會感謝打訊號燈的人。

   說到感謝,最近才從朋友口中,以及網上知道,原來當有人讓路,可以學日本人的感謝文化,轉出來后,讓雙訊號燈閃兩下,表示感謝。

   最近在學著這樣,不知還有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方式,一般上是舉手示意感謝,但有時轉彎后或別人在公路上禮讓,來不及“出手”感謝,打雙訊號燈兩次,正好表達了心中的謝意。

   下一次,看到有人在公路上禮讓, 閃兩下雙訊號燈吧。謝謝他們方便了別人。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情緒。吹風。

某個人,你認為他就是這樣,這種印象置入后,后果就是:對方每做一件事,總是就是不合你意,怎樣做都有問題。

當然,對方也會這樣想:反正做什么都看不順眼,那就對著來干。

這些事情,都會發生在工作和生活上,長期下去,有一天到臨界點,就是爆發的時候。

在錯與對之間,往往都很主觀;

也許,不即時發作或會是最好的處理方法,解決方法自然是“三刀六面”,坐下來把話說清楚。

說起來容易,不即時發作或坐下來談,都在考驗一個人的理性。情緒一來,想要控制需極大的自覺。

也許,“出去走走”,吹吹風,氣少了些或許就能做更適當的處理方法。

共勉之。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藝人演出何罪之有?

就一個藝人,也能引起這样大的風波,到底是誰在搞事?

藝人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就是靠演出拿出場費,A方請了他來,B方就指責藝人,藝人讚一讚當地人熱情的面子書留言,加上一句屬于當地政府的口號,就遭所謂的網民(暴民?)討伐,實在有些不知所謂。

如果,換成是B方找來的藝人,相信就會不一樣,這些所謂的網民,說不定就會讚譽有加,或會發動造神運動,把藝人捧得天上有地上無。

B方的支持者,越來越令人厭惡,凡事他們做的就是對的,不支持就是錯的,這和原本的A方有什么分別呢?

在藝人演出這件事情上,對事,找出A方是不是用人民的錢或是有人願意自討腰包贊助即可,若是前者,再做出討伐或行動,就這么簡單而已。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同樣,一直只是針對人指責,一指手指指向外,四指手指指向內,何嘗不也是在指自己。

不是對事的評論或指責,左看右看都有一股屁味。




*圖片來自http://www.chachaba.com/news/uploads/allimg/110222/1H35T533-0.jpg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南方周末》事件聯想

      中國《南方周末》發生的新年獻詞遭官方“修改”的事件,讓我聯想到的是──“干預”。
     
       “干預”並不一定不好,闗鍵在于時機,以及方式。權力抓在手上的人,不太可能看到這兩個關鍵,因為他最大,不需要尊重他人,想做就做,才會引起反彈。

        握有權力者,必然需要干預一些事,以把組織或企業,甚至國家體制,維持在穩定的情況;權力另一個對應詞是權限,權力到那裡,也代表你擅長或應該干預的範圍到那裡,而不是不懂裝懂,或者以為自己什么都懂,那不是正常的管理干預,而是干擾。

     就如我國體育機制,尤其是羽球方面,基本就是干擾的最佳例子,行政管理不做好自己的事,不斷自以為是干擾教練的專業,不在管理部份做好,卻硬要管到不熟悉的部份。

     在我看來,一個組織或企業,為何要有權力結構和劃分,關鍵就在于可以交放權力管理,以及讓各有能力者,負責自己的領域。

    權力越大者,就更應該不隨意干預各不同方面的事,應需要具備大局觀,提供意見和領導方向,不是對自己不擅長的範圍亂提意見,干擾作業方式,也影響士氣。

    從《南方周末》事件上,就把干預和干擾反映的非常清楚,雖然那有著一定的政治因素,包括可能是兩股或多股政治權力的衝突,但把它放在其他方面比對,尤其是企業或組織,也可看出個中相似之處。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