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有利于民,U转快乐!

希盟执政之初,为了政治考量而喊停前朝一些政策,如今若因有利于民而U转,又何妨?


希盟在野时曾抨击东海岸铁道计划(ECRL)造价不合理,形成国家负担,执政即喊停,时隔近一年后,经与中国洽商恢愎这项计划,民间反应相当正面。
东铁和大马城两项计划“重生”的消息一出,隔日马股建筑领域股项就有超过80%或59只建筑股项报捷,另有13%无起落或没有交易,走跌的建筑股项只有6%或区区4只,半日交投量高达9亿1960万5900股,就可印证商民对这两项计划的期待。
使用铁路交通或许不及公路和航空便利,但依然不能否定其使用价值,尤其是在国内运输货物方面,它拥有运载方面的明显优势。
东铁最初的发展用意,并不只是载人,货运也是另一个重要考量,它可作为发展东海岸的重要计划之一。
大马与中国签署东铁的附加协议后,工程成本从希盟政府声称的655亿令吉(前首相纳吉指是550亿令吉或891亿人民币)降至440亿令吉,削减了215亿令吉,东铁的路线也被检讨。

应把钱拿来发展

调整后的东铁计划降低了工程成本,但这是削减车站和调整路线的代价,是否影响东铁的实用性,有待未来东铁投入使用才能判定。
就目前来看,减站确实影响一些地区居民对东铁的评价。以吉兰丹为例,该州东铁计划下本有5个车站,即杜峇里站、日拉瓦站、敦绒站、华卡峇鲁和彭加兰古堡站,如今减剩杜峇里站和敦绒站。
其中,道北县的华卡峇鲁站和彭加兰古堡站不在东铁计划内,最让丹州道北县商民感深到失望,因为失去刺激当地经济的机会。
彭加兰古堡免税区的马泰边境贸易活跃,若当地有车站,从泰南入境丹州再到西海岸只需4个小时,有利道北农业、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
在东铁和大马城之后,相信另一个令商界和人民期待的希盟政策U转,可能是隆新高铁。当东南亚一带国家有意继大马之后发展高铁,大马希盟政府却在执政后暂停此计划,让人觉得大马在开倒车。
政府与其在国库空虚时,以政治考量拨出巨款救助联邦土地发展局和朝圣基金局,不如把这些钱用在铁路发展来刺激经济更实际。

严惩拦查警车者

在晏斗州议席补选当天,数名希盟支持者怀疑一辆警车载有来历不明选票,强行阻拦警车和检查车后厢,警方之后逮捕数名涉案男子。


未知这些人是否在所支持政党当政后头脑发热,认为自己拥有比警方更大权力,竟然在太岁头上动土。
此种无法无天举动,不只侮辱警方,也无视国家法律,期望法庭给于他们严惩,杀鸡儆猴,以免有人继续挑战警方的权力和威信。
森州代总警长拿督莫哈末尤索夫责问这些人:“他们(涉案者)以什么权力检查警车,就因为他们是公众吗?”,一般人民也想问:就因为这些人是执政党支持者,就可肆意检查警车吗?

要遵守法律

当时,车上2名警员一开始不允检查警车,但为了避免发生骚乱而被迫答应。此举虽然证明警员坦荡荡无惧检查,却让人看见滋事者的霸道。
在509之前的一些示威活动,部分希盟支持者已有推翻警车的一些恶劣行为,甚至一些人曾在之前的选举,强行要求检查他人身份证,那种自以为是执法者的行为令人厌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以及尊重执法者。如果怀疑执法者有问题或执法过当,大可行使公民权力去投诉,要求政府和警方介入调查。
如果认为执法一方有问题,但自己同样以暴力方式处事,那不就和对方是同一类人吗?而且,连警车都敢强行检查,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政党的支持者不能以怀疑为由,在没有任何证据之下,向任何执法人员或一般人民,采取任何检查行动。这种“无王管”行为,不只会影响相关政党的形象,也等同将法律操在手上,非常要不得。
在这件事发生后,身为内政部长的慕尤丁在其面书发文指这些人阻止公务员履行公务已是违法行为,他交由警方调查并根据法律采取适当行动。
吊诡的是,没有多少希盟领袖严厉谴责支持者强行检查警车的行为。如果换成这是敌对政党的支持者所为,希盟众领袖可能早已责骂不休。
对于支持者这类目无法纪的行为,希盟领袖不能“静静”,否则便是护短,也让人质疑他们的双重标准,令人对他们失望。

家长“被乐捐”太恼

精明课室但不精明的教育?新山某华小一名家长,指校方不让没有“乐捐”精明教室费用的学生,与其他有“乐捐”者的孩子一起在精明课室上课。他在面子书的投诉,引起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关注。


张念群回应说,教育部不反对开办精明课室,但必须通过家协大会及获得州教育局批准,而且须向家长强调是非强制性收费。
相关学校随后澄清,并没有让有乐捐和无乐捐者的孩子分开上课,而教育局也查无此事。
教育理念应是有教无类,校方没把学生依金钱分类,当然让人欣慰,只是空穴来风必有因,如果家长不是被告知这类讯息,生起一定程度的不满和不安,怎会向张念群投诉呢?

按步就班学习

精明课室原本就有争议,它是否应该在华小出现有待商榷。华小真的需要精明课室吗?是否得到大部分家长同意?为何不是华小董家教向社会筹款,而是要求家长定时“乐捐”?
如果精明课室属于先进高科技的教学方式,为何教育水平高的新加坡未采用?先进国之一的日本,为何依然强调让小学生学习珠算和心算,以打好数理科基础,难道他们都不“精明”吗?
校方不能把教育当成工具,利用它来打家长荷包的主意。教育界人士必须从教育基本原则着手,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来教育孩子,务实的让孩子学习知识。
重视科技固然无错,但小孩的学习,尤其是小学教育,必须不花俏,按步就班学习。科技只是工具和辅助而非根本,不管是之前发生的正课内收费电脑班事件,或者疑是其“变种”的精明课室,都像是在为孩子的学习揠苗助长,反而可能造成孩子学习基础不佳。
华小校方与其追逐和强调科技学习,不如在语文和数理科方面,为小孩打好坚实基础,让他们有能力面对未来升至中学,以及大专院校的挑战。
就华小而言,精明课室只能是一个选项而非必要。再者,小学6年是国家免费教育,校方要开办精明课室也只能以筹款方式寻找费用,而非让免费教育变质,强迫家长“被乐捐”。

募捐让学生“不务正业”

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杨巧双日前劝告学校,不可让18岁以下孩童上街为校募捐,反之应通过家教协会成立理事会来进行筹款活动。


原来,让孩童上街募捐已抵触2016年孩童法令第32条文,一旦罪成可被罚款不超过2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5年,或两者兼施。
独中和华小让孩童上街募捐是常见之事,由来已久,虽然相信有不少家长不认同此举,但在“华教”这面大旗下,往往也不想或不敢多说什么。
办华文教育不易,当需要一些教育发展经费,需要向外募捐时,那应是教育界人士,尤其是校方董事会和家教协会的责任,由他们动员人手向社会征集款项,而非利用学生募捐。

乞求别人同情

当动员学生上街募捐时,为了安全考量,也需要一些老师陪伴在侧,即使是在课外时间外出募捐,也影响了学生和老师的休息时间。
当学生上街募捐,这种行为形同向公众乞求资助,在法律上已抵触孩童法令。校方不是教导学生要遵守法律吗?怎能知法犯法呢?
常听闻华校让学生上街募捐的理由,就是可以趁机教育和锻炼学生,让他们从中理解华教的难处,以及学习与人沟通。
这是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因为学生的“正职”是学习知识,应让他们通过适当方式汲取知识,而非让他们学习上街“乞求”别人同情。
由于学生年纪小,可以激起公众同情心而选择捐款,如此校方或董家教也有利用学生弱小形像为“饵”之嫌。一些人可能担心被标签“破坏华教”,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指出问题。
如今,杨巧双点出了法律上的问题,华校便应该重新思考让学生上街募捐的正当性。
与此同时,除了学生外出募捐一事,华校内甚至有举办类似班级或个人的募捐竞赛,让学生持着募捐卡向邻里募捐,然后比较谁筹到的钱最多,这似乎也不妥当。
让学生把向人募捐当成一项比赛,这是在训练学生比拼“乞讨”金钱的能力吗?是要在他们年纪小小就灌输”金钱为王”的功利思想?
华文教育面对再多的艰难和经费问题,都应该是大人的事;钱不够用,校方和董家教就要扛起对外募捐的责任,尤其是后者,否则要董家教来做什么?请尽自己责任,不要利用学生!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