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含金量"比人高!

台灣金曲獎年年有話題,包括讓非流行類歌手得重量級獎項引人議論,讓流行類歌手得大獎又被嫌太商業化,不過金曲獎主辦單位看來已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反應並不太大,反而是一些音樂人較多批評。

個人對于金曲獎有較高的認同度,因為主辦單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獎項分類清楚,非流行與流行能在同一個平台較技。

非流行音樂可以在金曲獎屬于自己的部分拿下獎項,也有機會與流行音樂歌手和音樂人同台較勁,具切磋意 味。

而且,金曲獎的獎項還開放給其他國家的歌手參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歌手和音樂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能夠入圍已是極大的認同,得獎更是重要的肯定。

今年,我國的曹格獲得“最佳華語男演唱人”獎,新加坡的蔡健雅獲得“最佳華語女演唱人”獎,新馬歌手同時在金曲獎綻放光芒。

資深音樂人袁惟仁批評本屆金曲獎是二線評審評一線歌手,個人覺得這對今屆評審和得獎歌手並不公平。

袁惟仁如何認定這些評審是二線評審,是以知名度還是實力?如果他認為具實力而不具知名度的評審就是二線評審,這未免令人質疑袁惟仁的音樂專業在何處?

放眼看去,其他地區的中文頒獎禮就略嫌“豬肉味”飄香,唱片公司和主辦單位你一塊我一塊的切開“豬肉”均分,有勢力的一群皆大歡喜,袁惟仁或許更應該去質疑這些頒獎禮的評審。

無論如何,台灣金曲獎整體上是值得中文音樂人和歌手關注的獎項,“含金量”至少比一般樂壇頒獎禮高,期待它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好。

*此文已于2008年7月12日刊登在馬來西亞<中國報>編采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