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鄉音文化的有聲書

電台播音人張吉安的《鄉音考古》節目,雖不是什么大眾市場節目,但擁有固定擁護,可貴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國營電台主管願意讓這個冷門節目繼續下去,還有張吉安自己的堅持,以及對鄉音的積極採集。

如果,你的阿公、阿嫲、阿爸、阿媽,對于鄉音有著無法割捨的情懷,你是否曾試著去瞭解嗎?也許你可以帶著你的長輩,還有你的年輕情懷,于2010年6月6日星期日下午7時30分到吉隆坡陳氏書院,出席張吉安《新書推介 . 民俗演祭》,就能感受不一樣的鄉音滋味。


以下是相關活動的詳情和資料:

鄉音考古採集
.行為.民俗.演祭.

張吉安 本土關懷有聲書實踐鄉音新主義

鄉音文化不是喊喊口號就會傳承下去,身體力行實踐採集工作,甚至使它們重生,才更有意義,鄉音考古 採集.行為.民俗.演祭.這本書,張吉安就是在說著這個事實!

張吉安是誰?他是電台廣播員、鄉音考古人、行為藝術家、口述記錄者、社區藝術義工、民間文化作者、再創鄉謠歌者,也許你可以稱呼他是一位身兼7個身份,一個不合時宜的媒體人。

201066日,農曆四月廿四,傳統上是芒種春收的首個時,也是張吉安經歷兩年的鄉音採集、10全國性的《鄉音考古.民俗演祭》,以及鄉音考古.思想起》電台節目受到肯定後,推出鄉音考古 採集.行為.民俗.演祭.】有聲書的日子。

我還能做什麼?是我們需要鄉音,還是鄉音需要我們?」這是張吉安的自省,也是這2年來的沉澱,化成一本借文字、口述、攝影、聲音和跨界創作,逐一實踐鄉音實用價值的作品。

它記錄了張吉安10場《鄉音考古.民俗演祭》演出過程和心情,藉著文字、聲音和攝影圖片,讓鄉音文化復活。當中也集合了200張由10位本地攝影家拍攝的古跡鄉影作品。

在採集近60位民間藝人後,他挑選了20位,以口述記錄和原生態的聲音錄音,讓各個籍貫的鄉音活現在這本書附加的一張CD專輯中,裡面包含了客家山歌、瓊、閩南童謠、永春諺語、廣西山歌、福州打房詩、福建南音、潮州歌冊、廣府童謠等,讓這些式微的本土鄉音遺產,得以保存於世。

隨書還附贈CD,內有5首跨的全新鄉音創作,將海南謠、客家山歌、潮州童謠閩南童謠以及古琴琴歌,注入爵士、電音、搖滾、民謠等新元素,賦予鄉音新式演繹!特別邀請電音樂隊Neuyabe、爵士鋼琴家鄭澤相、青年古琴演奏員梁浩彥跨界打造!

鄉音考古 採集.行為.民俗.演祭.這本書不只是呼籲,而是實踐,簡言之,就是:採集,就對了!」

這本書可以是送給長輩的思想起,更應該是留給你自己的考古記憶,讓鄉音文化繼續活下去的真憑實據!


【鄉音考古】新書推介.民俗演祭

日期:201066日(星期

時間:晚上730

地點:吉隆坡陳氏書院

聯絡:Euwen – 016-25 22 898


網上購買有聲書: Youbeli.com
購書請致電:03-33262295 (新增聯系)


**他們也在說鄉音文化有聲書:
-->孫康說:陈氏书院。乡音考古。新有声书推介礼
-->天馬行空+妙想天開:《鄉音考古》有聲書 (第一章: 鄉音.行為.演祭)
-->Kampung Girl.風花雪月記事本:[转载] 鄉音文化的有聲書
-->Jackie's Blog :鄉音文化的有聲書
-->光與影之間:【乡音考古】有声书(第一章:乡音.行为.演祭)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過譽《初戀紅豆冰》

我喜歡吃紅豆冰,對于《初戀紅豆冰》這部本地電影,只能形容它是不夠味的紅豆冰。

一些本地地觀眾和媒體,將這部電影喻為本土電影的里程碑,這令人噴飯之餘,也感嘆有人把吹捧本土和支持本土混為一談。

吹捧,就是一味說好,支持則是該讚的讚,該彈的彈,讚是表揚出色部份,彈是愛之深,責之切,說出一些看到的事實,期待做得更好,只要不是人身攻擊,評論和意見,就不應被視為是不支持。

阿牛陳慶祥對于電影的熱愛不容置疑,個人對于他追求夢想的堅持,非常認同,但這並不代表提出異見,就是不支持本地電影。

想讓小孩成長,不是溺愛和寵壞,而是賞罰兼具,才能讓他們分辨是非,對于本土創作亦是如此,只是吹捧,將讓創作者走失方向,以為一次的成功,下次就不會失敗。


觀看這部電影后,我覺得它能有銷售票房,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1)阿牛情意結
阿牛是20世紀90年代大馬一系列出色歌手和創作人,觀眾和媒體寵愛有加。

2)媒體吹捧
這相信佔了至少40%至50%原因。猜測媒體眼見眾多本地歌手參與,在拍攝前和公映后,皆有讚無彈,不忍下重手挑出電影弱點和需改善之處,同時推波助瀾,讓觀眾陷入說電影不好即是不支持的迷思。

3)宣傳之功
相較其他好萊塢電影大片,這部電影的撒錢攻勢也許是小巫見大巫,但在媒體的“友情”協助下,抵得大片之功。

4)電影內容屬通俗娛樂
這部電影基本上未具太多思考元素,有些嬉鬧情節加上所謂的本土記憶,以及一些“性教育”環節,基本上和台灣朱延平的電影手法相近,看得人開心就好。

5)觀眾的民眾力量
這相對考驗觀眾對于電影的要求程度,這部電影基本上屬于大馬觀眾口味電影,易看易懂,而且加上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情意結,營造成“洶湧的海浪”。


個人認為電影的看點:
1)飾演馬麟凡和馬麗冰母親女配角,雞婆角色相當搶眼。
2)馬麗冰的角色也不錯,但相對其母,就弱了很多。
3)李心潔的各種畫像,比電影更出色。
4)重複出現的《純文藝的戀愛》,搶掉電影不少風頭。

個人認為電影的浪費點和怪點:
1)李心潔有影后演技,卻遇上沒有發揮的劇本。
2)Botak角色過于笨拙,甚至近乎有些智商失調,抽出這個角色,其實戲應該還是能演下去。
3)打架魚一家的角色,就可能可以拍成一部好電影。
4)浪費陳美娥的演技和外表,這個角色塑造下去,應有很大的張力。
5)阿牛不應參演,演且導令他自己失焦。
6)太多支線,卻掌控不佳,造成情節看來有些失去協調。
7)畫面和情節有點像MV轉換,尤其是前半部更像。
8)太多幕后旁白,讓人看不出導演的更多執導功力。
9)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演陳國坤打架魚魚販的角色,何必找個港音重的人演北馬人?
10)巫啟賢、李心潔皆有台灣腔,為何不像Botak父親角色找前988主播鄭榮配音般,用更道地的北馬人聲音代替(其實鄭榮的聲音也不是北馬腔)?


阿牛很用心和有心拍電影,但也太多企圖心,導和演兼顧不佳即是一例,同時延伸過多支線,玩笑一句,若要道地的電影名,用《初戀雜雪》可能更有效果。

就我而言,《初戀紅豆冰》只是大馬版的朱延平電影,看了笑過就算,像電影用紅豆冰描述愛情般,大熱天含在口裡時,冷得有點痛,之后就忘記是什么味道了。

《初戀紅豆冰》也應被視為一部獨立電影,因為這是阿牛找錢找得很辛苦,自己也出錢拍的電影,雖然未必能像大馬其他獨立電影在國際上屢屢得獎,但能獲得這樣的銷售成績,也至少達到銷售量指標,這比一般獨立電影好得多。

若要為它加上“本土電影里程碑”之類的冠冕,那要如何面對那些在海外屢屢得獎的本土電影和導演呢?看官們有時間不妨猜一猜吧。

總得來看,若你只把電影當娛樂,覺得關注電影內函是一堆牛X,那這部電影可以是四星電影(五星最高),反之,若你是電影愛好者,看重電影傳達的深層意義,抱歉,那就要發揮“大熱天含在口里的紅豆冰”精神了,忍一忍就過去了。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湯杯的迷湯

2010年的湯杯塵埃落定,中國在半決賽和決賽皆送對手三粒蛋,贏得無驚無險。

個人認為,下屆和再一屆湯杯,大馬想染指,皆是春夢,除非能在這兩年內冒出另一個李宗偉和古陳,以二單二雙的競爭力量,才有可能,否則就繼續讓媒體和球迷去吹捧一下,也不能成事。

“天才是一個一個出來,人才是一批一批出來”,韓健曾在我接受我的訪問時說過這句話,這也是他呆在大馬近20年,親身投入羽運和人才栽培后,說出的精僻見解之一。

我國的體育成績成敗,往往未必是教練和球員能決定,制度和官僚做法是絆腳石,但當官的或有權有勢總愛不懂裝懂,干涉太多體育事務,直接影響體育發展。

湯杯,對大馬而言,還是一個不解之迷。

以下是三年前個人做的羽球專題報道,目前看來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誰羽爭鋒》

圖片來源: 馬來西亞《中國報》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不同的說話

當風潮是這樣,站在另一個角度提出看法的人,就成為眾矢之敵。

提出異議或另一個角度的人,當然也得對事,不能對人。

只是,順著風潮那一方,往往就會覺得這些話就是錯誤,不一樣意見者,就要受指責。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
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卻不包括人身攻擊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大馬湯杯夢難圓

2010年的湯杯,大馬的湯杯奪標率有多少?我認同曾經協助大馬在1992年奪下湯杯功勛教練韓健,在《中國報》提及的巴仙指數,只有15%。

我訪問過幾次韓健,個人覺得他對于大馬的羽球的瞭解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個大馬羽球界人士,對于他這次的說法相當認同。

依個人分析,大馬目前的陣容並不強,李宗偉算是比較穩定的一個,但對上中國林丹,也只有40%的勝望,對上印尼才勉強提高至60%。

至于第一雙打也不能太奢望,古陳二人水準不太穩定,對上中印兩國選手,勝望也只是40%,不過若中國依舊不是用蔡付二人擔任第一雙打,勝望就可提高至55%。

中國的排陣幾乎無懈可擊,除了第一雙打算是軟肋,但也不輸人,而且中國極可能是用上田忌賽馬的策略,反正蔡付擔任第一雙打對上馬印韓丹皆無絕對勝望,就在排名上下功夫,使之轉為第二雙打,如此一來,在世界五強中,反而是最強的第二雙打,幾乎穩奪一分。

而且,中國也在第二和第三丹打使用同樣計策,使陳金的分數能打第二單,鮑春來第三單,決勝局時,以春哥的水平,又是在五強內冠絕第三單打,另一分又穩穩到手。

至于第一單打林丹,對上誰都有至少60%勝望,即使不敵李宗偉,中國的第二雙打、第二和第三單打都能護航,而且中國的第一雙打也非省油的燈,實在想不出大馬能戰勝中國的理由。

大馬對上中國,隨時吃下3比0或5比0的敗仗也不稀奇,因大馬實在沒有絕穩的一分。

我國對上韓丹,理論上也只有單打優勢,只要單打有一組失手,結局就可能改寫了。

至于印尼,我覺得實力最平均,理應是決賽隊伍,但平均也有壞處,就是萬一大部份沒有發揮水平,輸個3比0也不奇怪。

印尼的道菲不在第一單打,這成為他們的優勢(更正:截至6/5國際羽總排名,道菲原來還是印尼第一單打),三個單打的水平其實差距不大,對上大馬應該不難取勝,對上中國就棘手一些。

印尼對上中國,第一雙打應會穩取一分,第二和第三單打也有45%的勝望,第二雙打就可能困難一些,第一單打就靠運氣了。

整體而言,中國應能成功衛冕湯杯,大馬的期待是看能否殺入決賽,而且還期待決賽的對手是爆冷的韓國或丹麥,才有可能18年后重奪湯杯,否則就像1992年一樣,再等個20多年吧。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分享也有學問

分享,大有學問。

想要和你分享快樂和煩惱者,並不需要“專業”意見,也許要的只是聆聽,而且不說一句話回應,可能更讓訴說者有知遇之感。

但,許多人,包括我,總會分不清,他人說了一些事,就迫不待說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有者更提供“專業意見”,期待訴說者能夠採用其方略。

分享,不需要答案,更多時候需要聆聽,可以不用認同和反對,簡單的借出一雙耳朵和一顆安靜的心,聽和感受,就夠了。

然而,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外星人,在另一個星球看地球,以超脫世俗的智慧,提供專業解決難題秘方。

訴說者要的是什么,聽不懂。

也擔心遇上尋求認同的訴說者,他們要的是一種肯定,去肯定他們認為對的答案,而不是要你給意見,遇上這樣的人,或者只能婉轉且有些滑頭的說:相信你自己就對了。

分享,不是尋求認同或意見,有時讓人覺得被看重,偶爾也讓人措手不及。


***圖片取自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