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它可以是手機,用來接收電話和傳短訊;也可以是鬧鐘和備忘錄,作為提醒工具;更可以是上網工具,現今雖不至于取代電腦或筆電,但也有一定的擁護者。
其實,手機人性化或對用戶友善的觀念,芬蘭人的諾基亞手機一直在做著,這從此品牌的口號和手機使用方式,可看出端倪,這也應是各種手機品牌的方向。
以前的手機,大水壼般,顯示身分。隨著手機越來越小,小而美的觀念唾棄了大水壺手機;然而,現在手機外形又再向大型前進;不是臃腫,而是更平面化,這不是手機在向人性發展嗎?
電視是平面的、電腦是平面的、ipad是平面的,人性平面(平等?)交流似乎也才是獲得真友誼的最佳渠道。因此,手機隨著用戶預設的時間和情景,友善地協助人類生活。它其實是一項便利,把手機的價值提升至與電腦、電視等電子用品不同層面。
當然,接收和撥打電話是手機原始功能,如果你堅持手機簡單就好,也無不可,因為那也是人與人之間保持聯繫和交流的方式。但總會在某個時候,當思考型情境感知手機普及時,也就是到了改變想法的時候。
試想想,手機能在你開會或享受天倫之樂時,自動通知來電者,機主正處在不願受干擾的狀態下,請隨后再聯絡;沒得罪來電者,又維護了手機用戶的權益,展現其“知性”的一面。
*此文已于2010年12月5日刊登在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I遞版Blog客議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