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大制水,讓人措手不及,等待水槽車派水,提著水桶上下樓,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受不了。
幸好,當時還未有小孩,兩口子用水量不多,不想煮食就出外用餐;現在可不一樣,家中人口多,用水量多了數倍,如果真的要扛水,就不只是“苦”字了得。
如今,大制水重演,幸好已有痛苦經驗在前,知道應該及早準備,才不至于手忙腳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蓄水池水量下跌新聞出現時,家中任何可裝水的瓶瓶罐罐和水桶,就已經全部解封,先裝滿水再說。
果不其然,我住的那一區在第二輪配水名單中。我早兩天就把水儲好,等待大制水來臨。
制水期間,最大的問題反而不在煮食,而是大號后使用時的水量,倒得太少沖不干淨,倒太多水又浪費,需要拿捏得剛剛好。
對于兩天制水、兩天有水的方法,目前看來還不算太壞。但聽一些人說,如果能一天制水,一天有水更佳。
住在我家附近的小販,有人認為制水時,固定一、兩個小時有水的方式,應該會更好。
在我看來,這三種方法都應該可行,重要是水供公司方面認為哪一種方式較佳,或者技術上較易處理。
制水時,才讓人體會水的重要,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機會反省,學會節省用水,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本文刊登于2014年3月7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