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選到來時,電子召車服務和德士的爭議亦成為朝野黨領袖的政治籌碼。
納吉和馬哈迪隔空喊話,前者指后者無視電子召車好處,后者則稱若執政將尋求兩方面的雙贏方式。
不管由何方執政,皆應綜合電子召車和德士的優缺點,厘出適合方案,解決雙方的矛盾,讓乘客得到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
筆者常在吉隆坡和吉蘭丹兩地走動,不乏使用德士和電子召車的機會,對兩者提供的服務和價格滿意度有些個人意見。
吉隆坡的德士服務使用計程方式,撇除一些害群之馬在計程器動手腳或故意兜遠路不談,個人對于德士服務的印象還不算特別差。在搭德士若遇上服務出色,車內整潔的德士,都會索取司機的聯絡電話,期待下一次再聯絡他們。
但是,在一些非大城市,如吉蘭丹的哥打峇魯,德士並不按錶收費,而是任由自定的市場行情開價,價格過高,常讓乘客火冒三丈。
例如,市區內不到6公里的車程,開價25至30令吉是等閒事,但自近兩年前Grab電子召車進駐這個小城市后,就可發現價格差異,約6公里的價錢僅介于9至13令吉左右,視時段而定。
在當地曾遇上一個曾經提供合理服務的德士司機,后來也註冊成為電子召車司機,他指當地德士司機生意難做,一天可能只有一次行程,但電子召車雖然賺頭不高,但價格合理,不斷有人召車,反而收入更佳。
這些體驗讓筆者覺得德士和電子召車可有各取優點。電子召車,是以手機應用程式召車,方便快捷,無需花太多時間等候,而且價格合理。
只有更全面規管
然而,它的缺點就是如果司機沒有購買乘客保險,萬一發生意外,索賠不易;德士就沒有這方面的憂慮。相反的,德士由于需要定時檢查和未有完善的應用程式,以及採用司機評估服務,價格和服務確有待調整。
這方面或應交由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SPAD)全權規管,德士擁有像電子召車般的科技管理和服務,電子召車則應有乘客保險和定時驗車。只有更全面的規管,兩者在公共交通市場良性競爭,才能真正達到雙贏。
不管誰上台,都應該認真看待改善這個問題,而不只是在選舉時空喊,為了爭取選票,把電子召車和德士議題擺上檯。
本文于2018年5月3日,刊登在馬來西亞《中國報》人人咖啡店,“有文有路”一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