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紅包的祝福

    農曆新年華人派紅包,不少人都要使用新紙鈔,因此銀行每年都要供應不少新鈔,供應市場需求。新鈔和舊鈔價值一樣,華人卻執著于新鈔,不外是求個好意頭或新氣象,在現今時代就有商榷的必要。

 紅包是一分心意和祝福,鈔票新舊不能代表什么,只是人人怕比較的心理,擔心沒面子,結果送新鈔才能平衡自己的怕輸心態。

 此外,紅包的“行情”也是個問題。派紅包的人理應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分派紅包給后輩,不是擔心紅包錢太少,臉上掛不住。

 較富裕者,紅包錢多一些,如果只是為了炫耀,這是一種無聊及無禮的行為,這類人士的紅包,不拿也罷。

 出自一番心意,多少錢都是一種祝福;但現代人越來越市儈,只計算紅包內的金錢,沒注意長者的關心和祝福,失去了派紅包的意義。

 為人父母者,在新春佳節期間,不該教孩子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類缺乏教養的話,好像急著要錢,而不是祈求長輩的祝福。

 當開玩笑就算了,如果真是讓孩子到處向人說這句話,別人口裡不說,心裡可能要重新評估這一家人的品格和家教了。

 最重要的是:記得告誡孩子,不要在人前開啟紅包,拿出裡面的金錢,這是極度無禮和侮辱人的做法,只會讓這一家人蒙羞。

 總括來說,紅包內的紙幣新舊或多少都不是重點,用它來祝福和接受別人祝福,才能讓紅包更有意義。

*本文刊登于2014年1月24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漲得合理嗎?

    2014年在一片漲聲中到來,汽油去年早就起了,電費今年一月份也調升,各種連鎖反應接踵而來。

 食品反應最快,尤其是小販售賣的食物價格,至少都漲了50仙,飲料漲個二三十仙,在這方面,小販應該是回本了。

 在我家附近,有一個長期保持食品低價,強調薄利多銷的小販,提出了一個讓我覺得相當有趣的事。

 她說,如果冰塊批發價起個二三十仙,飲料也跟著起個二三十仙,相等價格,這也太有趣了。

 如果依照百分比,飲食價格的起價幅度,理應不該起得太高;一碗面原價4令吉50仙,起50仙,即是起價超過百分之十,一杯冰咖啡1令吉50仙,起30仙,即起了百分之二十。

 油電漲價,確實造成市井小民的負擔,商家也承受成本壓力,可做出相應調整,但大前提應該是在合理範圍內。

 大家都在喊窮,商家拼命起價,也在喊窮,但盈利卻不損,說不定還有賺,究竟窮在哪裡呢?

 合理的起價,才不會讓漲價效應失控。商家不合理起價,制造連鎖反應,最后自己也陷在漲價泥沼中,這又何必呢?

 市井小民一邊喊窮,一邊又可買下一兩千令吉的手機,三五千令吉的電器產品,不把節省當一回事,錢不夠用時,只能怪自己找來的。

 該漲的漲,該省的省,一切以合理為依歸,也許就能讓生活過得容易一些。


*本文刊登于2014年1月17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我看《爸爸去哪兒》…

   東方的父親形象,常是一臉嚴肅,與孩子互動不多,這也常成了親子溝通的障礙。

 最近,在觀看中國從韓國引進和制作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后,個人更認同上述情況,親子間的關係,以“家長式”和“權威式”應對,最后大家都無法溝通了。

 兩代不老明星林志穎、演員郭濤、世界跳水冠軍田亮、中國著名男模張亮,以及導演王岳倫,帶著子女參加節目。不同的個性和帶孩子方式,恰好是社會中不同家庭的縮影,能夠啟發更多父親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

 小觀眾喜歡看小朋友和父親的互動,也愛看節目中父子一起完成任務。也許小觀眾還不明白何謂親子互動,但大人卻可從中看到亮點。

 相較于歌唱比賽真人秀,親子真人秀顯得更有觀看價值,寓教育于娛樂,讓觀眾能有更多收穫。

 這個節目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更能展現親子溝通的意義。當孩子看了節目,隨著主題曲唱出:“老爸老爸我們去哪裡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寶貝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或能讓老爸們覺得親子溝通的重要。

 互動需要互相聆聽,不管是親子或家庭關係,或是朋友、上司下屬、企業之間,都是不能少的一環,但我們都忽略了。

 希望別人聆聽我們的聲音,卻忘記聆聽別人的想法,也許可從《爸爸去哪兒》衍伸更多發問的聲音,例如“老師去哪兒”、“老闆去哪兒”、“朋友去哪兒”等,讓更多人重視互動和溝通。

*本文刊登于2014年1月10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慶祝時,也請尊重他人

    倒數慶祝佳節,原本是一件樂事,但如果干擾或傷害了其他人,即是惡事!

 近年,以泡沫噴洒他人慶祝倒數,成了一些年輕人愛做的事,這種慶祝方式的意義,也許就是現代人無聊心態的縮影。

    每個人倒數慶祝佳節的方式不同,聚集一處倒數,並不表示就允許別人向自己噴洒泡沫,那是在侵犯他人。

 路過現場的車子,車主不一定是為了慶祝而來,並不想接受“泡沫”禮,或任何無謂的慶祝方式。不要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但一些年輕人並沒有這種意識,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快樂,所以你要被快樂”,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如果是一群好友,說好用噴洒泡沫自娛,大家都心甘情願這么做,即使發生不愉快的事,也不能責怪他人。

 但,只是參與倒數慶祝的其他人,不應受到這樣的對待,自己想“爽”就請自己爽,不要讓別人不爽。

 慶祝佳節來個小聚會,小酌兩杯,談談天,閒話家常,可成為很好的回憶。

 任何慶祝活動,干擾了其他人,或者引起他人不便,都不應鼓勵;如果那是社區慶祝活動,應提前讓民眾知道,並貼出“若引起不便,特此致歉,還請多多包涵”之類的聲明,儘量減低民眾的不滿。

 但是,現在許多節慶活動,不再以尊重他人為前提,而是自己快樂最重要,引來許多埋怨,公開的慶祝活動成了惱人的事。

 慶祝佳節,也請尊重他人,不要把自私的行為,赤裸裸展示出來,以免自取其辱。

*本文刊登于2014年1月3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需要和想要

    別人擁有的東西,你不一定要有,關鍵在于需要或想要;如果凡事都想要,那就永遠都不會滿足,不只是荷包貧窮,精神也貧窮。

 十七八歲或以下的年輕人,拿著一兩千令吉的智能手機,畫面看起來就有些奇怪。應該都是父母買給他們的吧?

 這個年齡層的小孩,真的需要智能手機嗎?也許,又是面子的事。

    同年齡層小孩人手一個智能手機,如果沒有就好像“失威”,吵著父母要一個,父母可能經不起面子衝擊,認為自家小孩不能丟臉,人有我也要有,于是就給小孩買了智能手機。

 對我而言,中學生使用手機,只是方便與家人聯絡,智能手機是奢侈品,小孩還沒能賺錢,就享受這種“待遇”,只能使孩子變得市儈。

   愛和溺愛,分別很大,我覺得前者是給予正能量,后者則是負能量,讓小孩的虛榮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需要的東西,不能省;想要的東西,不要急著擁有!除了考量經濟能力,也關系到教育孩子的思維。

 讓孩子提出想要擁有的理由,分析給他們知道需要和想要的分別。雖然他們或不能立即體會,至少讓他們知道其中分別。

 在我看來,落伍,從來不應該在父母的教育字典中出現,因為這和面子問題有著太大關係,愛面子可讓人瘋狂地做很多不值得做的事,甚至失去理性。

 與其讓孩子盲目跟著潮流,或胡亂給予孩子想要的東西,不如教他們更多做人的原則,以及如何判定想要和需要的分別,讓他們的人生道路,不是為了面子而活。

*本文刊登于2013年12月27日,馬來西亞《中國報》副刊編采Blog。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