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了责骂重拾自信心 没功课压力 孩子脸“发光”
越来越多重视孩子的教育,且经济能力不俗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到国际学校就读。
虽然国际学校费用不菲,但父母愿意花钱送孩子入读,这似乎已成了一股趋势。甚至,它已影响到了华小和独中的生源。
究竟,国际学校好在哪里?
政府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超过150所国际学校,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去年年初,来自财经网“iMoney”的调查指出,全马最昂贵的10所国际学校,由幼儿班至中学毕业的学费,介于85万1280令吉至135万5401令吉。
不少华裔父母致力于让孩子在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当自己有能力和机会脱离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就会毅然做出抉择。
受过华文教育的华裔家长,基本上皆想让孩子至少完成6年的华文教育。但,一些家长基于不同的原因,包括不喜政府学校填鸭式教学、抹杀孩子创意、或者课业让孩子压力过大等因素,最终选择让孩子出走至国际学校。
苏珊和丈夫皆受过华文教育,也想让孩子在华小奠下中文基础,但孩子在华小的遭遇,以及面对压力,使他们最终决定把孩子转入国际学校就读。
“大儿子是比较慢学的孩子,例如抄黑板的功课会抄不及。而且华小功课很多,时常做不完,看到他的压力蛮大的。此外,华小的老师也很严格,要求学生在听写时不能上厕所,让他急得尿裤子。”
脱离传统教育方式
当时,苏珊的大儿在华小的总平均分数达到80多分,全级400多人考获200多名,属于中等成绩。虽然不是在精英班,但其孩子如此的总平均分数,却是排在班上最后5名内,孩子也被老师标签为学习较差的学生,让他整个人变得没有自信心与自卑。
“有一次他没带铅笔盒,又不敢说,因为他太害怕了,被老师的严厉吓到了,就坐在那边不抄写。老师就向其他学说不要借他铅笔,我觉得老师此举不当。我也知道华小老师的压力,但这会让脆弱的孩子觉得很自卑。”
虽然如此,苏珊依然想让孩子在华小完成6年的小学教育,但一次机缘巧合,她决定把孩子转去国际学校。
当时,在与某人谈天中,对方提及其女儿的私立学校不错,苏珊就去参观这所当时还未转型至国际学校的私立学校。参观后,她决定让就读华小三年级的大儿子转入入该所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是公认的学习比较轻松,不像华小功课繁重,并以填鸭式教育方式教学。孩子转过去私人学校后,也开始有了自信心。”
这所名为Nobel的国际学校,在他孩子就读期间从私立学校转型为国际学校。苏珊表示,由于私立学校必须采用政府规定的教学大纲,当时政府决定,教数理的媒介语,由英文转为国文,因而该校不少家长要求校方转型成国际学校,以采用英文教学。
如同脱胎换骨
“孩子到Nobel上学后,亲戚们都说他的脸好像会发光,与在华小时不同,完全像是不一样的人。以前他回到家就皱眉头或骂弟弟,我看得出是他的心情很压抑和感到压力。”
她形容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后,就像是脱胎换骨般,慢慢看见孩子开始有信心。她不禁要问:如果孩子每天去学校就被老师骂,他们的信心会在哪里呢?
“他不是一个差的孩子,只是慢了一点。我并非处处保护孩子,但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出路,只能选择放弃了想让孩子接受6年华文教育的初衷。”
虽然孩子没有在华校受教育,但她依然让孩子学习和考取中文证书。他的孩子在中学阶段,选读国际学校的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国际中学教育证书的初级华文,也考获得A等成绩。
如今她的17岁长子在学院唸书,以华语沟通没有问题,书写水平也有剑桥4年级的华文程度。
不喜欢体罚打骂 拥华文科优先选
从香港嫁来大马的梁少英,育有两名分别是16岁与13岁的女儿,大女儿曾在华小待过两年,之后转入国际学校。小女儿则先后在两间国际学校上课。
“一开始,我和丈夫选择让大女儿读华小,因为想到自己是华人,觉得华文很重要,而且我的老公也坚持孩子应该读华文,希望孩子在小学打好中文基础。”
然而,华小一班有着四、五十名学生的环境,以及她不认同华校体罚和责骂的教育方式,于是不断反思和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决定让孩子转入国际学校。
“当时,我看了一本书,那是一名日本人带着两个子女到大马学习中英文的故事,其中提到了台湾学校的事。于是,我就去了解设在雪兰莪州Kota Komuning(哥打哥文宁)的台湾学校。”
其实,大马小孩并不能进入这间台湾学校唸书,非大马人则可以。于是,她利用自身是香港人的身份,成功让两名女儿先后入读这所台湾学校。
“我以前在香港时是学习华文繁体字,也希望女儿学习。我就在大女儿小学二年级时,把她转去台湾学校,读了一年多后,再转去Help国际学校。”
她原本并不想太快让大女儿转读国际学校,但由于当时Help国际学校才开设,她也相当喜爱该校的办学理念,而且女儿的华文也有一定的基础,才决定让女儿转校。如今,她的大女儿在该所国国际学校唸10年级,再读一年就要考A Level(两年学制的英国高中课程)文凭。
功课少了 知识不缺
梁少英的大女儿在华小唸书时,虽然功课很多,但她可以应付得来。反之,在台湾学校和国际学校功课相对少了许多。
然而,国际学校功课虽少,但却一样让其女儿学到不少知识,尤其英文进步许多。
她相信女儿可能受过中文教育背景之故,在国际学校懂得尊重老师,赢得老们的赞许。
在台湾学校和国际学校没有太大压力的环境中,她的大女儿也变得较开朗,以及更有胆量发言和表达自己,她感觉女儿各方面得到更完整的发展。
担忧抹杀创意 忍痛弃唸华小
苏珊经历大儿子从华小转入国际学校一事后,由于她和丈夫认为二儿子较大儿子灵活,应该可以唸完华小,殊不知历史重演。
在这之前,她的二儿子已在幼儿园出现一些波折。她在二儿子4岁时,把他送入一般幼儿园就读,但当老师每次要求握着孩子的手写字时,孩子却一溜烟的跑掉了。
她相信孩子还小,身体的运动技能(Motor skill)未发展健全,并不适合写字,于是就把儿子送入另类教育的华德福(Waldorf)学校,以完成两年的学前教育。
“他五岁和六岁时在华德福学校,从游戏中学习,玩得很开心,他们的理念是7岁才开始学习写字。”
由于注重华文掌握能力,为了让二儿子拥有中文基础,于是夫妇俩决定让二儿子读完6年的华小。最后还是只读了两年华小而已,就将他转入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体系的私校就读。
“他进入华小后可以适应,觉得写字和做功课很有趣,半年内都跟得上学习进度,只是由于国文水准太高而跟不上,较能掌握英文和华文。”
让她为孩子转校的原因之一,就是她觉得孩子在华小的创意可能会被抹杀。她举例,孩子上美术课时,老师提供一张已有图画的样本,要求学生跟着画即可,若是没有依从,可能会被责骂。
“这是什么美术课呢?孩子称老师一定要学生跟着画,这是什么创意呀?他应该是怕被老师骂,因而坚持要跟着老师说的做。”
此外,当考试季节到来,孩子放学回家就会申诉又没有上体育课,由其他需要考试的科目取代。
她不禁自问:一个接受过华德福的灵活教育和有创意的孩子,进入华小欲被抹杀了创意和活力,若是继续完成6年小学教育会变成怎样?
于是,夫妇俩决定在孩子小学二年级时,把孩子转入圣约瑟夫(St. Joseph’s)国际学校就读,至今已在该校唸7年级,即是国民型中学的初中一。
家长互交换意见 选出最满意学府
梁少英早在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前,已和其他父母有这方面的交流,并且研究不同国际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费用。
“这一代的父母,小孩在唸书,父母之间也会互相研究。那段时间我有留意其他国际学校,有些是不太喜欢,一来是没有华文可学,二来是进入课室观看教学和学生互动时,相当依靠观感做决定。招待你的人很重要,如果印象不佳,虽然有些学校学费便宜,但也没有考虑。”
当HELP国际学校开办时,一名邻居告知该校有华文课程可读。想要女儿中英语兼通,以及掌握华语利于母女沟通的她,就把这间学校列入考虑范围。
“当时,我有询问一个修读教育系的朋友,有关这所学校的情况。对方说既然这所学校已在教育界有一段时间,也办过大专教育,再开办中小学教育相信也有一定的能力。”
两个女儿就读的这所国际学校并没有让她失望,但她相信每个人的要求不同,市场的口碑也各有佳劣,因此让孩子选读哪间国际学校,也要视本身需求而定,并没有单一的标准。
“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本地人较多,华巫印三族皆有。在老师方面,也有华人和马来老师,但华人也有来自英国或印尼华侨。与他们的老师接触后,整体上觉得素质不错。”
Nobel国际学校简介
─创始人是Clarine Chun
该校成立于2004年,原是Sekolah Sri Nobel私立学校;2012年1月转型为国际学校,目前提供从1年级到11年级的课程。抹杀了创意和活力,若是继续完成6年小学教育会变成怎样?
于是,夫妇俩决定在孩子小学二年级时,把孩子转入圣约瑟夫(St. Joseph’s)国际学校就读,至今已在该校唸7年级,即是国民型中学的初中一。
HELP国际学校简介
─于2014年建校;
─至今已有超过1400名学生;
─学校融合中西价值思想;
─拥有15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
IGCSE课程
─国内大多数国际学校皆采用IGCSE课程;
─由英国剑桥国际教育评估机构开发;
─作为升读A Level大学预科课程的基础课程
─为国际学校的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而设,相当于国中的中四和中五。
圣约瑟夫国际学校简介
─于2016年8月成立,坐落于八打灵再也Tropicana;
─该校拥有超过29个不同国籍的学生;
─它是新加坡著名的圣约瑟夫学院和圣约瑟夫学院国际学校的兄弟学校。
(第二篇) 苏苇溧:抛开死背书 学生有想法 思维大不同
国际学校的教育方式,提供学生另一个学习视野,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不一样的天空。
一名中小学皆在政府学校受教育的学生,转入国际学校就读大学先修班,为她带来不小的冲击和转变。
且透过苏苇溧在国际学校的学习经历,探视国际学校带给她的影响,以及检视政府中小学教育与国际学校的不同之处。
已经大学毕业,目前即将投入职场的苏苇溧,回顾那两年在国际学校就读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程IB)的日子,她坦言让她有着极大转变。
她进入该校的首数个月,由于老师教学方式不同,接触的人也不一样,加上离开家住在宿舍内,她感觉自己好像交不到朋友,不太适应该处的生活。
“那里有着很多外国学生,即使是本地学生也是接触外国学生和教育长大,比较有自己想法。他们谈的东西比较开放,也很喜欢谈时事,这和我之前在国中参与的朋友不同,当时都是谈废话较多。因而我感觉无法融入他们,也不懂他们的想法。”
经过时间的洗礼,她于半年后终适应了这类方式,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谈时事。她形容同学们喜欢谈“为何活在这世上”这种哲学思想问题,这在她还是中学生时,几乎不会去谈论的问题。
没遭到歧视
“在中学和同学谈为何活在世上?可能会有人问你:为何你要懂?想这么多做什么?但,在国际学校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
虽然初到贵境,无法适应同学之间相处方式和思维,让她感觉无法融入。但,她深信这只是她自己的感觉,并未遭到歧视。
当有同学开始主动接触她,交上了第一个朋友,陆续介绍不同的同学相互认识,她就开始走入同学的圈子内。
然而,虽然她与国际学校学生的相处没有问题,她依然发现来自不同的背景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例如,有些人是在国中二年级之后转读国际学校,也有像她是念完中五才进去修读IB课程,以及从小就在国际学校受教育的学生,各自都有自己的圈子。
“彼此之间并不会不和,依然会互相交流,但就是有不同的圈子。在那两年,我多数在外国学生圈子,可能是自己也想要接触外国人,也许他们比较主动,以及和我合得来。”
当时,她的那一个年级共有40多个学生,各自修读不同的科系,一个科系最多有十数人,也有少于10人。在上不同的课程时,同学会换班,因此学生属于哪一班并不重要。
“如果与中学比较,这种上不同课程就要移动的方式超级奇怪,好像都是只在电影内才看到的事。从小学至中学,我都是在课室上课,最多是上科学室才需要移动。”
学生比较主动
对于这种每上一堂课就要转移课堂的方式,她反而喜欢,因为可以换一个环境学习。如果像中学一样,一直在同一班内上课,确实相当沉闷。
对她来说,在国际学校两年的不一样学习方式,影响她上大学的一些选择。举例,在中学时期,她并没有设想自己会入读国际大学,只是觉得会到政府大学或私立大学深造。
“我也从没想过大学的名次有多重要,但到了国际学校,身边的朋友都想去外国的大学,开始影响了我的想法,觉得选择大学也蛮重要的,然后就好好考虑要去何所大学。”
她完成两年大学预科班后,虽然没有负笈国外,但也选择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大马的分校就读,在那里完成自己教育生涯的最后一块拼图。
课本从浅入深 有助真正吸收
在进入国际学校之前,苏苇溧先修读基础课程。读至半途时,由于家庭的经济能力有所不足,她就尽量寻找有提供奖学金的学校,最终找到位于布特拉再也的Nexus国际学校。
由于她的成绩不错,也有良好的课外活动记录,在参加该校入学考试之后,成功获得奖学金和入读该所国际学校。
她在国际学校内修读的国际文凭课程(IB),与另一种较多人选择的大学先修班课程A-Level有所不同,但许多国外和私立大学都接受学生凭这两种课程的资格报读。
“IB课程是六角形形式,即选读6种科目。除了英文必修之外,需要选修第二语文,我选的是中文,其他的科目还有数学、化学、生物等科目。”
就她而言,在国际学校修读的科目的水平,初期与中学的课程相差无几。就如在国际学校的先修班内的化学科,最初半年的课程有些与政府中学的化学课重叠,半年后才进入较深的课程。
“国际学校的科学科目没有政府学校难,我在中学学过的知识,初期他们都还没有在课本内出现。相信可能是两者学习的东西不同,在政府学校都是死背书,肯定可以读得比较多。在国际学校是真正了解知识,以至课程上有所差异,这是其中的分别。”
该间国际学校的师资大多数来自英国,只有教导中文科的是本地老师,巫裔或印裔老师也不常见。
变得自信好学 学会表达意见
“在国际学校的大学先修班时,让我有着不同的成长,变得比较自信和好学。在中学时读书时是为了成绩,去到Nexus才知道学问真的很重要,不只是在课业上,周遭所发生的事都要知道。”
国际学校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苏苇溧认为处在这种环境中,使她比较会表达意见与想法。这与在中学时期,老师发问学生回答,而且要求答案越短越好的方式大为不同。
“国际学校的老师发问,学生需要有较长的答案,而且老师给予学生较多时间说话。以上英文课来说,中学时学习英语是以填充方式,但在国际学校,老师是发出文章让每个人讨论,最初老师只会讲解一点。”
她表示,当同学针对一篇文章讨论结束后,老师才加入讨论,点出其中的问题。同学之间也不担心说错答案而遭嘲笑,因而敢于发表对于文章内容的看法。
“在国际学校比较开放,没有像中学那么受限。在大学先修班这两年我过得很开心,父母也发觉我变得较开放一些,比较会说话和独立了。”
环境没有竞争 学到额外知识
若不是进入国际学校,苏苇溧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没有竞争环境的国际学校,可学到在课业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在进入大学后,我更有自信发表意见,也敢于和老师交流。在政府学校少与老师交流,因为还是有老师与学生的分别。在国际学校老师把学生当朋友看,与他们交流是很舒服的事。”
另外不同的一点是:在国际学校感觉不到竞争,学生也没有急于把成绩考得很好。她指出,在政府学校就不一样,众人都以成绩评估对方,而在国际学校的学生,彼此都不知自己的成绩。
针对国际学校没有成绩压力这点,她觉得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是件好事,但对于成绩本来就出色的学生 在国际学校偶尔会觉得好像失去了推动力。
她表示,由于国际学校没有学习压力,就能快乐的学习,而且是真正的在追求知识。
找到方向选择科系
苏苇溧的成绩让她成功申请许多科系的奖学金,但让她进入国际学校的奖学金则与化学科系有关。
在此之前,她并未确定自己要在大学修读的课程种类,最终是在国际学校修读的两年内,确认了自己的方向。
“想在大学选读化学工程这一课,是在读IB时做决定的。这是我的兴趣,读完后可投入制造或实验的工作。我的奖学金主要是在橡胶、油气或半导体方面都可以去读。”
化学工程厂愿聘 有机会发挥专业
已经大学毕业的苏苇溧,在大学期间已在化学工程相关领域实习,如今也有一些相关厂商愿意聘用她。
她在大学期间曾在一间手套公司实习3个月,如今可能入职的工作也与此相关,有机会好好发挥自己在化学工程方面的专业。
至于化学工程毕业的学生,在橡胶、油气或半导体等类的工业工作,负责何种方面的工作呢?她表示,一般上的工作就是负责提升生产线上的素质,这是由于不同的生产量就需要有有适当的调整,她们就负责协调这方面的工作。
“例如,在手套公司工作,若要增加手套厚度,或是调节生产时的温度,又或者是要调整生产线的速度等,就由我们做出这方面的决定。”
政府学校学生 较易与人相处
虽然越来越多父母想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但在比较政府学校与国际学校的学习方面,苏苇溧认为政府学校依然有其可取之处。
“其实,政府学校有它的好,例如在政府学校学到如何读书和自律,也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在国际学校则有自己想法,以及可多做自己的事。”
在考试方面,她指出政府学校的学生考完试以后,可能因为死背硬记,把记得的东西忘了大半。国际学校的学生可能由于是投入学习,能够记得更多的知识。
她进入大学后,也观察到来自于国际学校和政府学校的生较少能够互相交流,想法也有一些不同。
“来自政府学校的大学生较爱一大班人聚在一起,来自国际学校的大学生爱独来独往,朋友也不多。国际学校的学生在大学上课时的表达能力比较强,也可能因为这样而受到一些排斥。”
她表示,在她就读的诺丁汉大学大马分校内,以她那一班来看,来自于国际学校的生仅占10多巴仙。她的一名来自和她同一间国际学校的朋友,不知是否不适应或较少朋友,在大学读了半年就转学到英国深造。
国际学校学生 考试能力较弱
从小在国际学校就读,与半途转入国际学校的学生,学习与考试能力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小就在国际学校上课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考试成绩比较弱。我觉得他们晓得如何学习与应用,但不知如何去考试。”
苏苇溧指出,以上两类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会差距太大,最多是A或B的差别。
从小在国际学校的学生很聪明,但不太会掌握考试技巧,他们的父母也会因此而有所忧虑,并且会羡幕从中途入读国际学校的学生,能在考试时得到标青的成绩。
老师教学生动 学生更快掌握
国际学校每班的学生较少,这易于让老师和学生多些互动。而且,由于老师教学生动,也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所学。
苏苇溧指出,国际学校也较擅于应用科技教学,就如她在先修班上课时,校方要求学生携带电脑到校上课,以利于上网寻找资料,并且以此交作业。
她表示,由于学生人数少,老师发问问题学生也不用举手,在学生围成半圆位子前面或站在学生们中间的老师,可以轻易与学生沟通。
“国际学校的课后作业不多,想起中学时期就有很多作业,全是为了考试而需要的作业。国际学校给的作业,不一定为了考试,考试成绩不一定好,但学到的知识比较多。”(部份图由受访者提供/123rf.com)
(完结篇) 填鸭式教法VS放学没功课 考试评估学习 各有千秋
国际学校和政府学校的教育方式,各有优点。
且透过两名博士及教授级的大专教职人员,分别把子女送入国际学校和政府学校的个案,窥探两种学校的差异。
KTJ(Kolej Tungku Jaafar)国际学校简介
─学生来自亚洲、欧洲、澳洲和非洲20多个国家;
─使用IPC国际小学课程;
─超过20年的历史,是大马英式男女同校寄宿学校先锋之一;
─目前拥有700多名11岁至19岁的中学生;
─于2013年9月开设小学,目前有200名小学生。
─学生来自亚洲、欧洲、澳洲和非洲20多个国家;
─使用IPC国际小学课程;
─超过20年的历史,是大马英式男女同校寄宿学校先锋之一;
─目前拥有700多名11岁至19岁的中学生;
─于2013年9月开设小学,目前有200名小学生。
IPC课程
─全名国际小学课程(International Primary Curriculum);
─专为5至12岁学生设计主题明确且富创造力的课程;
─为全球92个国家和1800多所学校采用,大马有30多所国际学校使用。
─全名国际小学课程(International Primary Curriculum);
─专为5至12岁学生设计主题明确且富创造力的课程;
─为全球92个国家和1800多所学校采用,大马有30多所国际学校使用。
许庆立博士是本地一所私立大学的副教授,今年他的9岁儿子已在国际学校就读第4年级(政府小学3年级)。
“由于我的太太曾在美国工作之故,我的小孩也在美国生活过3年,以及上了那儿的幼儿园。美国的上学方式与这里的国际学校相似,因此当他们于2017年回到大马时,担心小孩进入政府学校会不适应,就让他到万津地区的KTJ(Kolej Tungku Jaafar)国际学校念书。”
他和妻子两人皆在政府学校受教育,而他小时候因学校的压力,并不喜欢上学。但,在他的孩子身上并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由于没有学习的压力,上学是件快乐的事。
“因为我们关心孩子的书写方面的情况,去年也问了学校老师这个问题。老师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就孩子的书写技巧而言,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发展。”
他个人观察所见,相较去年,如今他的孩子的书写能力确实有所进步。国际学校的老师不会强求学生,以每日重复书学来锻炼书写能力。
“他们不是填鸭式的教法和学习,他们让学生去问,以追求更多知识,这是国际学校和政府学校的其中一个不同之处。”
书包没作业簿
在他看来,国际学校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功课!在他儿子书包内,最重的物品是水瓶,书包内也没有作业簿,就只有有一本练习簿,最多是外加一件运动服。
“他们会让孩子在学校做完要做的功课,不会让孩子带功课回家。这是比较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Approach on problem based learning),例如在课室内进行一项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室内完成功课,放学后就没有功课了。”
然而,老师还是会安排一些周末功课,但并不强制学生一定要交回这些功课。功课内容也只有一张纸而已,内容大多数是强调英文和数学方面的练习。
许庆立孩子的学校与其他国际学校一样,没有考试这回事,只有评估学生的系统,在这所学校称为反馈系统(Feedback system)。
“每年有3个学期,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就有家长老师会议,校方会提供反馈文件(Feedback document)给家长,以精通(Mastering)、发展中(Developing)和初始(Beginning)三种级别,反映学生各科目的学习水平。”
这种评估模式,许康立完全可以接受。
享受上学日子
“我觉得在这样小的年纪,这样的评估方式很重要,以让他们享受去上学的日子,不会像我以前并不享受上学。”
同样是大学的教职人员,但符传艺教授就没有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这是由于在小学、中学,以致在政府大学成功取得博士学位的他,对于一些优质的政府学校依然抱有信心。
“我是从华小毕业,然后升上独中,之后再转回国中念书,并在工艺大学10年,除了读完大学,还在34岁当上教授,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大马国家教育制度并不差。”
他指出,政府学校的填鸭式教育确实不灵活,但他的学习成绩从小就一直名列前矛,在这种条件的学习环境中成长,他应该是属于特例。
“我发现政府学校令人头痛的问题是:学校会只照顾那10%的顶尖学生,其他的人就要自己想办法。中下成绩的学生就只能自生自消灭,可能需要补习的协助,成绩较弱的那20%学生,真的只有自己想办法了。”
课室像图书馆情境教学
国际学校令人赞许的地方之一,就是灵活教学。许庆立孩子的学校,也是以此赢得孩子的专注力,让他称许不已。
“课室并不大,通常一个班只有18名学生而已,有一名教师和一名助理。这与政府学校的四、五十人一班比较起来,就像是一个家庭的小环境,我的孩子非常喜欢。”
他表示,教室也设计得比较有趣和具有创意,不太像是一间教室,反而看上去像是图书馆,感觉在里面可以做东西和读书,也有不同的色彩,连家具也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那儿的老师也会设计教室,甚至在课室内种植物。例如最近孩子们要上有关恐龙的课程,老师就在课室内放些火山装饰品,让学生感觉是处于恐龙世纪,这很能吸引学生。”
国际学校基设较完善
如果没有任何可凭藉的数据,只是从学校的硬体设备来看,许庆立表示,国际学校的基础设施确实较为完备。
“例如,国际学校就有游泳池,也有其他的不同设备,它们不只是作为教学用途,也供非教学之用。”
此外,课室的设计适合学生与老师,与一名老师要面对40名学生的政府小学相比,国际学校的课室设计能让两者有着良好互动。
背乘法表一步一步来
背诵乘法表是许多政府小学生的“集体回忆”,但不强调“读死书”的国际学校如何让小孩记得乘法表呢?
许庆立表示,国际学校是一步一步来让学生记得乘法表,从第一年级至第12年级皆在学习。他的孩子于去年才学习二至五的乘法表,国际学校并不急于让孩子快速记得它。
“学会和记得这些乘法表,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最终是根据课程而定,学生会知道如何学习,不可能在一年记得12个乘法表。”
各有特质敢公开演讲
许庆立在大马的私立大学任教,面对来自政府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学生时,也有发现双方的某些特质和不同之处。以沟通能力而言,国际学校出身的大学生,整体上确实能够表现得更好。
“我相信是由于他们自小学开始,已练习公开演讲,也在父母面前做简单的演讲,告诉父母在班上学到什么,这是他们的训练,进到大学时,能够沟通和表达已变成是一种习惯。”
此外,他发现这类学生较能以积极心态看待事情,且不轻易拒绝尝试的机会。
“政府学校出身的学生,在进行团队工作时 有时会看见他们不会表现得有兴趣。当然,他们依然需要完成我的要求。”
他指出,从承诺水平(Level of commitment)上看,并不是说政府学校学生不够好,这是由于他缺乏更多国际学生做比较。如果有许多国际学校的学生进入国内私立大学,可能他也会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太积极的心态。
注重英语是优势也是局限
“我儿子已经在国际学校上课3年,至今为止我的感觉不错,也感觉一切都非常积极,几乎没有什么不好的事,孩子也没有什么负面反应。”
他不违言孩子个人会出现一些小脾气,但纯属孩子个人问题,与学校的教育方式无关。
若是比较孩子在国际学校学习的优势与局限,他认为由于此类学校注重英语,因而能得到不错的英语教育。
但这也是一种局限,因为他们缺乏国语和中文方面的正规学习,不似政府学校的学生,能学习多种语言。
废除考试家长需时适应
“如果政府欲仿效国际学校的方式,进而做出调整或改变,我相信这会是一条很长远的路。”
许庆立举例,政府想要让学生不必参与考试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孩子会乐见其成,但相信父母们并不会赞成此举。
“就这件事来说,父母需要面对转型期,因为他们也是从旧有的教育方式而来,已习惯有考试和成绩排名的方式。如果政府要这样这么做,父母需要时间适应。”
他表示,为人父母者已经对教育需要有考试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会认为如果没有考试和名次,无法从中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
符传艺博士亦认同这种说法,他指我国的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学术表现,如果取消考试,教育部长就要面对挑战了!
“大家的脑袋已跑不掉了,因数十年的方式都是这样,当政府决定不考试,家长们大多数会还会问:为何你要换这个制度?”
他认同国外的教育模式,在当年他首次出国到加拿大时,已经看到当地教育方式的特别之处。
“当时,我见到一群小学生从巴士下来参观电台,就这样玩了大半天,看起来他们都很开心。当时我就想:有这么好的学校的?”
从大学教职员立场来看,他认为有无考试与否并非关键,因为学生进来学校愿意读书就会自主学习。至于考试,主要是迫使不愿主动读书的学生,必须拿起书本读书。
学校转型先看类型
符传艺指出,他发觉越来越多国际学校出现,令政府中小学和独中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我太太是中学教师,她觉得以前她的中学内有很多素质较好的学生,但近5年来却越来越少素质好的学生进入该校,那一带的住宅区一样多,好的学生去了哪里呢?我的答案是:去了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和素质取胜,政府是否能向它学习,把政府学校调整成相似的方式呢?
“调整与否须看个别学校方向而定,站在家长和学术界的角度来看教育百花齐放是好事,因为有更多的选择。”
他表示,如果政府有意推动教育转型,不同类型的政府学校需有不同的方式,并不能一概而论。
“小型的学校容易转型,中型学校转型也应该可行,但大型学校就很难转型,因为一班都已经至少40个人,要转成国际学校人数不多的模式,谈何容易?”
*本專題系列共3篇,於2019年12月29日至31日,刊登在馬來西亞《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