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慶祝美景橋停建?

考量民意,停建美景橋!這個考量的標準是什么呢?曾做過民意調查嗎?要建的時候未曾聽說要先考量民意才建?

如果為了兩國人民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而建,當然無可厚菲,但鄰國還未同意,就強硬要建,還來一個大轉彎的橋,左看右看都不知道好看在那裡?

現在"考量"到可能面對法律問題和諸多的手尾,才宣佈"考量民意"停建,我看鄰國除了驚訝這種"突然煞車“的行為之外,說不定還暗笑:當初都說不要建啦,現在弄成這樣,還要陪承包商一大筆錢。

這筆賠償額好像高達1億令吉,當初不建用在社會民生發展不是更好。

張丹的體育精神



中國溜泳女運動員張丹在比賽中摔傷后,忍痛與與伙伴完成比賽的新聞已有一段時間,最近才看到他們在網上的視頻,他們的體育精神的確值得一讚,應是許多運動員,甚至是每一個人的學習榜樣。

張丹在比賽中摔到之后,照常理來說,已是得牌無望,但她堅持完成比賽,在抱傷上陣后不俗的表現,贏得全場觀眾和評審的心,得了一個銀牌。

運動選手長期的訓練,就只為那短暂的比賽,只要不是不能動,都應該堅持完成比賽,展現體育競技精神,並非獲獎無望就放棄比賽。

人生不也是這樣嗎?既然參與了這場人生比賽,不管是否光輝燦爛,都應該努力做好自己直到終點,不是選擇中途放棄。

**
這個是觀看視頻的網址http://www.6park.com/enter5/messages/10617.html

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后知后覺

有時候,真的不得不懷疑那些官員真的可以忙成什么樣子,日子是不是也都在開會中渡過,執行與否又是另一回事。

身為新聞從業員,聯絡官方人物做訪問,或者是想找某一方面的官方數據或資料,就會陷入“遊花園”的“樂趣“之中;當你致電政府部門,一開始是總機小姐先瞭解,然后轉給下一個“疑”是負責的官員,接通了之后,又會被告知不是他負責,然后又再轉給另一個。

就這樣,幸運的時候,轉了兩三個之后就找到,若是“運氣”太差,轉了五六個人還未找到不說,有時得到的答案是開會,留下聯絡電話也不太有用,肯回電的3個手指數得完。新聞從業員已然如此,可想而知市井小民和官員溝通的難度更加大。

官員的態度眾所周知,另一個我不能理解的是,這么多官員到底在忙什么?有時候一定要外國發生某一件威脅到民眾生命或健康安全的事后,我們才后知后覺的繼續跟進。

之前有罐頭鯪魚的事,現有漆料可能有某種危險成份的事,都不是我國的官員先發現,都是在外國先發生后,我們才來回應。

到底,這些產品通關面市之前,官員確實做到該做的事了嗎?還只是草草了事?抑或在銀紙全能的力量下,發生后才來解決,反正人民都很善良,只要“補鍋”補得好看,不但不會怪罪,反而還有贊揚之聲。

不是說“預防勝于治療”嗎?連預防的過程都如此不堪一擊,難道還奢望“治療”能帶來什么嗎?都已經損失了,治愈也只是減少損失,而不是完好無損,真的需要這樣嗎?

許多時候,我國有的是不錯的條文或規定,關鍵在于是否嚴格執行。而嚴格執行的其中一個條件應該還包括先知先覺,但我們有的僅是后知后覺,什么事情能執行的好呢?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