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有用和沒用的批評

最近,在看著Julia Cameron的一本書,提到關于批評。

她說:"有用的批评最后留给我们一片拼图,让作品更加完整。没用的批评给人难堪和羞辱,内容模棱两可,夹带人身攻击,不分对错,不负责任的批评让人完全没有收获。 "

批評別人,就只一張口說就可以,天馬行空、天花亂墜、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甚至說得過火些,還可“為所欲為”。

攻擊,是最好的防守;攻擊,因為自身有弱點,而以攻擊掩飾不足;批評別人總是很爽的,因為把自己放在一個高位,認定對方的不足就該被批評。

批評,對我來說,有用的定義是一種提醒和建議,這種批評夾帶著的是溫暖和正面的能量,不止讓自己看到不足之處,也使自己想要努力修正。

惡意的評批,負能量激起對抗的心理,即使口頭不說,內心卻是不忿和不安。

許多智者和思想家告訴我們,可以從任何的批評認識自己,不管有用和無的批評,只要思想上懂得去思考,都有可取的。

這是一種個人修為的升華,需要學習和毅力。

但,總愛批評的人,是否更應該學會被批評呢?也許,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虛心受教,才會把自由由當愰子,做出許多不負責任的批評。

正面和負面的語言,能量都不小,但我更相信多用正面的角度去說話和評論,才會創造和帶來更多美好的事;這不是盲目的說好話,而是選擇以更好的方式面對和處理事情。


*圖取自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原則與價值觀

去年十月份,因工作需要上了三天的《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課程,才真正瞭解原則和價值觀的分別。

摘錄去年報導的一部份:
“有一艘船在夜間海上航行,水手向船長報告遠處有細微燈光,懷疑是另一艘船迎面而來。”
于是,船長向對方打訊號燈,要求對方改道,誰知對方也提出相同要求。
這激怒了頗有聲望的船長,以訊號燈向對方表示:“我是某某船長,請你改道!”。
未料,對方的回應竟然使船長改換航道,原來對方的回應是:“這裡是燈塔!”
麥健喜(大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推動者兼中文版課程協調員)指出,船就是價值觀,燈塔就是原則,當價值觀不符合原則,就需要調整價值觀。
原則的定義就是指放諸四海皆準和不辯自明的自然法則,而且它是永恆不變和客觀存在,以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也許,有人會認為,原則不能當飯吃,有時還是需要向現實低頭,以價值觀為考量。

我不否認有時價值觀會主導許多決定,但更多時候只要知道自己的原則所在,即底線是什么,並不會過度影響價值觀。

這半年來,每當碰上一些重要決定,我都以原則為根本,確實許多事情可以做出更堅持的決定,不受其他情況影響。

例如,駕駛臨近交通燈時,交通轉黃,就放慢速度,準備停下。

這本來就是駕駛者該做的,而且也是交通規則。但許多駕駛者卻是黃燈就準備最后衝刺,猛踩油門。如果前方有人停下,還會猛按車笛表示憤怒。

有時我會因為后方有車跟著,而不好意思不在黃燈時衝過去。現在,清楚自己原則是安全駕駛,黃燈準備停下,保障自己和其他公路使用者的安全,我會放慢速度和停下,即使后方車子抗議我黃燈不衝過去,我也不會理會。

這只是其中一個學習,還要學習的還很多。

對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課程,我有些小體會和感想,希望下來可以陸續分享出來。


*圖片取自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雞飯

好吃的雞飯和炒飯不容易找,兩者都算是簡單易做的食物,但要好吃真的考功夫。

這裡吃談雞飯。有機會才說說炒飯。

我住的附近有一攤雞飯檔,老闆的功夫相當到家,不管燒雞或白雞,都有自己的一套。

最初,他是在一家小販中心經營,兩三年前不知何故,突然沒做了;替代他的年輕雞飯老闆,除了功夫不及,服務態度雖不算差,但沒有前者親切,最終也換了人做。

這位雞飯好手今年開始回到小販中心附近經營,可樂壞了以前的顧客,即使只在較偏僻的角,客人依然絡繹不絕。

我不是美食家,不知如何把它的雞飯形容得如何好吃,只能說是一種就是想要回頭去吃的感覺。

我吃過不少不好吃的雞飯,有的甚至難以入咽,但為了飽腹,硬啃下去,雞肉干的好像少了許多水份,多數時候是因為沒有選擇才會叫來折磨自己。

掛著正宗海南雞飯的招牌,有時也只是不過爾爾,但這位老闆不管他是不是海南人,在雞飯這事上,肯定有一手。

他的另一個殺手鐧是親切。我吃到一些好吃的雞飯,如果老闆是那種鼻孔朝天向人,或是好像一副別人欠他很多錢的樣子,再好吃我都不會再光顧。

我比較講求態度,如果對方手藝只是爾爾,不至于難以下咽,我還是會選擇回去光顧。

有時候,態度真的能改變許多事。一個人的態度源自心態,心態源自自己的原則,如果只是想賺錢而服務不好,我想也難以取得太大的成功。

從這位雞飯檔檔主身上,我不只吃到滿意的雞飯,也學習到他的精神──該有的態度。

微博之聲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Mophiz微博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