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政府宣佈暫停發放准證予發展商建購物廣場、辦公樓和百萬公寓,大馬房地產代理公會指此政府打房策略已打垮房地產市場,再暫停發出這類建築准證,依然屬倉促行事。
事實上,政府的打房策略真的不當嗎?從升斗小民的角度來看,政府的打房策略開始得太遲了,如今加重力道正是恰當時機,以亡羊補牢,糾正市場“畸形”房價和各種產業的過剩現象。
近20年內,大馬的基本房價,尤其是在大城市如坐火箭般,從原本10余萬令吉售價飆升至如今超過50萬令吉以上,升幅達400%,別說年輕人已難以購屋,收入5000令吉者都難以購買基本房價的屋子。
建屋發展商賺得盆滿砵滿,房產代理也袋袋平安,但房價卻讓購買者,向銀行供款得苦哈哈,讓更多無殼蝸牛望房價興嘆。
房價越攀越高,富人炒樓賺錢,一些中產階級也倣傚入場炒樓,遇到不可預知的因素燒傷手指時,這些人可能就要從炒樓變跳樓了。
政府近幾年的打房機制值得一讚,但略嫌開始得不夠及時,理應更早干預制止房價失控,才不至于讓發展商爭相建高價屋,讓欲購屋者沒有太多選擇而被逼購買高價屋。
銀行方面,房市一片好景時,對于購屋者貸款方面沒有嚴格把關,這種晴天借傘的方式,讓原本購屋能力不達標者,有機會買下自己的夢想屋,卻養肥了發展商和相關業者,讓他們更肆無忌憚的把房市推得更高價。
打房政策應徹底執行
當房產業泡沫開始逐一爆破,銀行業的雨天收傘習慣就出現了,原本應在房市好景時嚴格把關的做法,本末倒置的應用在此時,如同打了房市和購物者一記悶棍。
房產相關業者與其在這房市困難時期責怪政府嚴厲打房,不如像大馬建築商公會會長符績理所言,學習一些發展商因形勢所需轉建售價50萬令吉以下的房屋。
他認為此路不通,可另尋出路,建築行業未至于走投無路。這種窮則變,變則通的心態值得房產行業參考和學習。
政府打房政策應徹底執行,以穩定房價市場,讓小市民可以有能力擁有自己的安樂窩,不會再對著房市場上動徹七八十萬或上百萬令吉的高價屋欲哭無淚。
本文于2017年11月23日,刊登在馬來西亞《中國報》人人咖啡店,“有文有路”一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