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想要跟上科技步伐,卻又無法對症下藥,反做出一個又一個沒有效率的系統,為老師們帶來更多工作量和麻煩。
青蛙虛擬學習模式(Frog VLE)是教育部的“得意之作”。這個登入系統緩慢、操作系統繁雜、學生使用率低的系統,讓政府學校老師一直在痛苦的“養青蛙”。
從積極面來看,教育部想讓老師和學生善用科技的動機值得鼓勵,但往往就是虎頭蛇尾,把整個東西弄得“不湯不水”,接著又無法迅速解決問題,為老師們留下一堆手尾。
一個良好的作業系統需要重復測試,確認其實用度達標,方才啟用;但是,縱觀教師們對“青蛙”系統的反應和使用,不禁讓人懷疑教育部是否在推出這個系統前,已做好應有的測試工作。
同時,教育部推行這個系統前,未考量客觀環境條件,如大馬的網速和普及度。事實上,未必每個學生家庭能夠裝備優良的上網配備。
另一個令人不解的問題是:教育部為何急于推廣這個系統?真的因為它有利于教學和學習呢,抑或是其他原因,例如基于某種利益關係,急于讓“半制成品”面市,以致有人可以從中獲利?
如果教育部出現這種利益鏈相關的疑問,或需有人投報反貪局,要求介入調查,讓相關得利者受到應有的懲戒。
學習需要一步一步來
以科技學習角度來看,教育部推出的這個“青蛙”系統,應是屬于第二階段或之后的系統,過于求成而錯放在這個階段。
有老師提出,如果每間課室可使用類似SMART BOARD系統,即讓老師直接在課室開啟系統,如投影機般播放給學生看,老師就能輕易教學,相信效果或不一樣。
學校若有良佳的網速可以開啟這類系統,由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相信其學習效果更佳。這種方式較“青蛙”系統更易于使用在教學方面,教育部應考慮由這個方向下手。
學習需要一步一步來,教育部想要推廣科技教學也需如此,急于求成只會打亂了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步伐,或應讓“青蛙“先回歸“蝌蚪”階段,才能有利教育進程。
本文于2017年4月20日,刊登在馬來西亞《中國報》人人咖啡店,“有文有路”一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給匿名者:有種,請留名和連結,別匿名當孬種。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